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咸宁咸安:泵站“轰鸣”引活水 良田“解渴”富民生

云上咸安  2025-10-23 14:45:54
分享到:

连日来,咸宁市咸安区官埠桥镇雨坛垴村斧头湖旁,挖掘机的轰鸣声奏响了秋日奋进曲。村民期盼已久的新建泵站正式动工,这不仅是一场水利建设的“及时雨”,更是撬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支点”。

盼水兴村:“望天田”的焦灼与期盼

“以前一到七八月,心就跟着揪起来。”站在工地旁,雨坛垴村下片村民老陈说,村里3000亩良田长期面临“旱困”。“水引不上来,眼看着庄稼‘喊渴’,减产是常事。村里为了保收成,还得花大价钱从外面调水,费钱又费力。”

雨坛垴村党总支副书记张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光是每年旱季的调水费用,对村集体就是一笔不小的负担。陈北塘瓜果基地也因水源不稳,果子的品质和产量上不去,影响了集体经济的收入。”

这片肥沃土地的“水忧”,成了制约村子发展的瓶颈。打破“靠天吃饭”的困局,是村民最迫切的渴望,也是村“两委”决心要啃下的“硬骨头”。

破题之举:“硬核”泵站织就“高效水网”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在多方努力下,雨坛垴村泵站建设项目成功落地。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工程负责人陈工正与施工人员一同核对图纸。

“这一次,我们依托斧头湖的优质水源,要打造一个标准化、高效能的提水系统。”陈工指着施工蓝图向记者详细介绍,泵站由泵房、进水渠、检修闸、阀室及配套PE管网组成,核心是一台装机110千瓦的强力水泵,设计流量达到每秒0.15立方米,动力远超以往。为确保泵站基础稳固,岸坡平台高程精密设计为19.53米;检修闸室和泵房主体结构均为坚固的方形设计,其中泵房底部高程低至15.53米,能有效保障抽水效率。

“水提上来后,如何精准送达是关键。”陈工补充道,水流将通过泵房内径300毫米的钢管涌出,进入主管网后则“换乘”内径355毫米的PE管。这张覆盖全域的“水网”脉络清晰:一条长达1428米的主干管(DN355PE)如同“主动脉”,5条总长517米的支管(DN355PE)则像“毛细血管”,深入田间地头。沿线布设的6个分水阀、4套弥合水锤预防阀和1个泄水阀,共同构成了智能、安全的调控系统,确保灌溉水流调度灵活、运行安全。项目建成后,昔日的“望天田”将获得“常态化”的精准灌溉保障,农业生产的被动局面将彻底扭转。

赋能发展:“活水”润泽集体经济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更是集体经济的“底气”。村党总支副书记张杰信心满满,“泵站建成后,陈北塘的瓜果基地有了稳定水源,就能放心大胆地发展精细农业,水果的品相、甜度上去了,就能卖出好价钱。其次,村里每年省下的那笔调水费用,就是实打实的集体纯收入。这笔‘活水’,能让我们的集体经济更有活力,发展路径也更宽了。”

在村民看来,泵站带来的不仅是水,更是稳稳的希望。“以后再也不用为浇水发愁了,可以琢磨着种点更高效益的作物,日子更有奔头。”一位在田间劳作的村民乐呵呵地说道。

火热的施工现场,速度与质量并重。施工现场负责人陈工表示,每天对照施工方案抓进度,将安全和质量管控贯穿每个环节,“我们要建的,不是‘样子货’,而是能长期稳定运行、真正造福子孙后代的‘长效工程’和‘良心工程’。每一个数据,都是我们对村民的承诺。”

挖掘机的长臂挥舞,勾勒出雨坛垴村未来的轮廓。这座正在“拔节生长”的泵站,是咸安区推动水利设施提档升级、夯实农业根基的一个缩影,更是激活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落子”。一幅“水利兴、产业旺、集体强、农民富”的乡村图景,正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从蓝图一步步变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融媒体记者:陈柱 通讯员:王欣悦 张咸豪 郑颖欣  一审:方焱 二审:聂国力 终审:伍伟)

责任编辑 梅媚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