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电商赋能、资源盘活、模式创新——谷城乡村产业上演“三重奏”

云上谷城  2025-10-23 14:21:50
分享到:

秋日的襄阳谷城大地上处处涌动着活力:直播间里主播热情推介当季的稻虾香米、土鸡蛋、香菇等农副产品,冷链物流车穿梭田间地头……谷城县把电商赋能、资源盘活、模式创新作为抓手,探索出一条“产得出、卖得好、能增收”的乡村产业振兴新路径。

截至目前,全县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335家,其中石花酒业入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玉皇剑茶业等11家企业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建各级各类现代农业产业园50余个,一幅产业兴旺、农民增收的生动图景正在鄂西北大地全面铺展。

电商赋能 为农产品插上“云翅膀”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寻味盛康的直播间,我是今天的主播乡野云妹,云妹今天手里拿的这一款,是我们盛康镇的豆瓣酱,它是一款非遗的产品。”

10月20日,在“寻味盛康”直播间,主播正热情洋溢地为大家介绍产品。盛康豆瓣酱俗称“酱豆”“酱豆子”,是当地村民自己用蚕豆、黄豆酿造晒制的美味菜肴,已列入襄阳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直播销售途径让当地的“酱豆子”销量翻番。

就在几年前,当地的农户还常常为农产品的销路发愁。如今,热闹的直播间打破了地理阻隔,让原本“养在深闺”的优质农产品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盛康豆瓣酱、蕊得蜂蜜等一大批本土特色品牌借势破局出圈,成为乡村振兴新势力。

这样的转变,源于当地乡村产业与电子商务的深度融合。“我们建设专业化电商产业园,主动对接线上主流销售渠道,着力打造农场直播间、培养本土主播团队。”寻味盛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洪说:“目前,我们电商产业园可展销农产品200多种,能容纳60位主播同时直播带货,常温仓库及冻库可储存农副产品一万吨,可有效解决盛康镇及周边地区农副产品销售、储藏等问题。”

“自从开展了电商销售,畅通了冷链物流,我们的稻虾米销量增长至以前的两倍,好米卖上了好价格。”盛康镇稻虾米种植户姬鹏说。

盛康镇的实践是谷城县拓展农产品销售新业态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谷城不断在“云端”发力。一方面,大力培育电商主体;另一方面,注重内生动力培养,通过壮大本地直播人才队伍,积极探索“直播+供应链支持”的有效模式。截至目前,全县已培育电商企业超1000家,各类微电商企业超1万家。不仅如此,谷城还积极发展跨境电商,充分利用海外仓资源,为本地企业外贸出口赋能。

目前,谷城县已建成中国有机谷电商产业园等五大功能园区,构建集跨境服务、云仓物流和人才培训于一体的电商生态。通过整合县乡村三级物流资源,创新“快电交邮”模式,实现配送效率提升50%、成本降低30%,有效畅通农产品上行通道。依托“电商+产业基地+品牌”模式,该县带动农特产品线上销售超千万元,2024年电商交易额达19.5亿元,其中农产品网销额5.64亿元,助力农民人均增收1200元。

资源盘活 唤醒“沉睡”资产

当电商的浪潮持续涌动时,屏幕之外,昔日的“沉睡”资产如今正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新支撑。

连日阴雨后迎来晴好天气,10月22日,谷城县城关镇格垒嘴村的400亩稻田里,收割机正开足马力抢收成熟稻谷。与往年不同,今年田间的景象格外特别——收割机过后,打捆机紧随其后,将散落的秸秆迅速压实、打包成整齐的方捆垛,直接装车运走,他脚下的400多亩土地去年还是一片低产闲置地。

“以前这里汛期怕淹、旱季缺墒,田块支离破碎,不少都是闲置多年,大家都不敢碰。”乡富合作社负责人龚冰冰回忆说。这位从襄阳来的投资者,通过该县全域国土整治项目,在这里规模种植水稻,并带来了一套完整的秸秆处理方案,“这片土地不仅增强了优质粮食作物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打捆的秸秆,品质较好的卖给周边养殖户作为饲料,稍次的则送往火力发电厂作为生物发电原料,一举三得。”

在谷城,一系列盘活资源的举措正落地见效。该县茨河镇胡家泉村有一棵1700多年的古银杏,每年秋季都有大批客人前来打卡。这里曾经有一处荒废十几年的旧房子,经“三资”普查清理后,去年,该村将其改造为民宿群落,发展“古树+民宿”经济,实现了集体资产增值。累计接待3000余人次来此休闲度假、研学体验。全村已建成民宿15栋、农家乐2家,带动2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一年下来也有3万多元,还能兼顾家里事儿,挺好的。”村民黄大姐说。

石嘴子村是典型的山区村,通过流转荒山、荒地,大力发展油茶、蔬菜等绿色产业,壮大了集体经济。“以前年收入不足5万元,如今超过30万元。”该村干部齐丰林说,在茨河镇的支持下,还引进了一个投资2亿元的生态旅游开发项目,走上了“景村共建”之路,带动5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

为全面盘活“三资”,释放最大效益,让集体能增收、群众能致富,城关镇老君山村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注册成立了湖北省龙脊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把优质的旅游资源整体打包,交由公司统一经营,公司每年向村集体缴纳足额的管理费用。

“我们新建了森林旅游步道、休闲驿站,引进了太空舱等文旅新业态,并将其全部市场化,让专业人做专业事,让‘三资’不断增值,造福百姓。”该村党支部书记黄明星说,未来,该村还要把自来水厂、垃圾处理站、有机农业休闲区等也交给公司打理,实现物尽其用。同时,老君山村还以青山绿水作为资本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种植中药材,打造“君山药谷”基地,吸纳农户务工,户均增收2万多元。

从闲置地变高产田,到产业链延伸助农增收,谷城县持续筑牢乡村产业发展“底盘”。截至目前,全县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省级11家、市级48家,越来越多的村民在资源盘活与产业升级中获得了稳定收益。

模式创新 联农带农促共富

乡村产业的振兴,不仅需要“产得出”“卖得好”,还要惠及更多村民。其中,创新农业经营模式是关键一环。

秋播即将展开,这几天湖北圣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邹立成正带队到各乡镇走访油菜种植户,签订种植协议,逐一落实种植田块。

油菜制种一直是谷城县的优势农业产业,在圣光种业的支持带动下,油菜品种不断改良,产量大幅提高。目前,全县已有油菜制种基地10000多亩,3000多农户在这条产业链上稳步增收。

“未来几年,我们计划把油菜制种基地的规模扩展到30000多亩,研发培育更多优质的油菜种子品牌,为油菜丰产丰收提供强有力保障。”邹立成说。

作为全国油菜制种大县,谷城整合各方政策和资金,全力支持像圣光种业这样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探索油菜高质高效生产新模式,促进全县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去年我第一次接触油菜制种,跟圣光种业签了回收协议,没有后顾之忧。”石花镇种植大户胡仕财说,他还带动周边50多户一起参与其中,去年每亩田地增收2000元左右。

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持续打造“一镇一业”和“一村一品”特色农业。金盆岭菌业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在谷城构建起食用菌产业发展新格局,带领6000多户近4万人种植销售食用菌。石花镇席家垭村村民程良芬就在公司食用菌基地务工,一个月下来也能挣上3000多元,还能照顾家庭,一举两得。

近年来,围绕建设“农业特县”目标,谷城创新推行订单带动、利益返还、股份合作等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联动发展,做足精致农业、精品农村、精彩农民三篇文章,重点建强茶叶、食用菌、油茶、畜牧水产养殖、优质粮油和中药材等6条特色农业产业链。

“这种模式既发挥了公司制农业在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管理方面的优势,又能充分调动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的生产积极性,有效保障了产品品质稳定与品牌价值提升。”湖北圣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邹立成说。

现如今,在谷城的田间地头,常常能看到这样的热闹场景:村民拉着满车的各样农产品在临时收购点排队称重,收购商现场发货。“线上线下结合、田间地头直销”的方式,减少了中间环节,确保了农产品的新鲜度,也让农民获得了更实在的收益。

更多农业经营模式的创新正在展开,全县共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各类农村合作社806家,家庭农场424家,种养大户1200多户,土地流转总面积累计达到14.8万亩,这些新型经营主体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合作联营等方式,将农民深度嵌入现代农业产业链各环节,使农民不仅成为生产者,还成为产业发展的参与者,共享产业发展收益。

记者:张文涛

一审:邓植元

二审:詹丽 张文涛

三审:陈声权

责任编辑 梅媚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