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两次手术压缩成一次!湖北首例“一站式”人工角膜移植让七旬爹爹重见光明

长江云新闻  2025-10-23 11:27:12
分享到:

“病历上的字我都看得见了。”昨日(22日)上午,70岁的王爹爹(化名)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眼科复诊。接受人工角膜移植术后两个多月,他右眼裸眼视力稳定在0.5,生活评分从“完全依赖”跃升到“自理”。这是湖北省首例人工角膜一、二期联合移植手术。

10余年前王爹爹被诊断为疤痕性类天疱疮,这一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其双眼视力逐渐下降、眼干且疼痛不适。王爹爹先后进行过羊膜移植、倒睫矫正、角膜病损切除等手术,但病情仍逐渐加重,双眼仅能看见模糊的影子,近乎失明,日常生活完全依赖老伴照料。近半年,老伴身体抱恙,让王爹爹“看得见”的愿望变得极为迫切。

7月31日,王爹爹慕名来到同济医院求医,眼科主任李贵刚教授介绍,由于王爹爹眼表条件极差,传统的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后会发生严重排斥反应,供体角膜难以存活,常规移植手术复明之路已被“封死”。同济医院眼科团队经过全面评估,决定为王爹爹更为严重的右眼施行人工角膜移植。

常规的人工角膜移植手术通常需分两期进行,一期在患者的病变角膜基质中植入人工角膜钛合金支架,待支架与眼组织稳定愈合后再行二期手术植入人工角膜透明镜柱,两期手术间隔约三个月。

“考虑王爹爹的实际情况,我们角膜团队与眼后段团队紧密协作,决定将一、二期手术合二为一。”李贵刚说,“这不仅为王爹爹节省了3个月的等待时间,让他能提前重见光明,也避免了二次手术的痛苦和风险,同时降低了整体治疗费用。”

8月4日,李贵刚团队为王爹爹实施了手术,术后第2天其裸眼视力恢复至0.6。据悉,人工角膜移植手术复杂,国内能开展的医院屈指可数。如何避免术后房水渗漏、眼压过高、人工角膜暴露是该次手术的三大技术难点,李贵刚团队通过微米级精准适配支架与镜柱,并用筋膜组织“层层密封”,确保眼内结构密闭。术中同步摘除晶体并切除前部玻璃体,从根本上预防术后房角阻塞导致眼压升高。创新性地将患者自体耳软骨修剪成更适配的形态移植至眼表,加固支撑,有效降低人工角膜暴露风险。

人工角膜移植主要适用于传统角膜移植难以成功的双眼盲患者,如严重化学烧伤、爆炸伤、多次移植失败,以及像王爹爹一样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如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Stevens-Johnson综合征)、疤痕性类天疱疮等导致的终末期角膜盲。

我国每年有约200万患者在等待角膜移植,但每年角膜捐献仅约10000例,人工角膜、组织工程角膜等新技术的应用,有助于破解供体角膜稀缺的困境,且临床约有15%的角膜盲患者,常规角膜移植难以成功,人工角膜移植是唯一的复明希望。同济医院眼科自2023年完成湖北省首例人工角膜移植以来,已成功开展多例包括人工角膜及新型组织工程角膜在内的复杂移植手术。2025年,李贵刚团队的“成分化角膜移植术”获评武汉市首批核心医疗技术先锋技术。

(长江云新闻记者 裴蕾 通讯员 邓国欢)

责任编辑 吴晓文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