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故事 | 让杨振宁先生终生难忘的师生情
10月18日,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杨振宁先生逝世。荆州市公安县退休干部张遵明有幸与杨振宁先生有过面对面交流和书信往来的机会,而这段缘分源于杨振宁先生的研究生论文导师王竹溪。
王竹溪1911年出生于荆州市公安县麻豪口潭子湾也就是今天的麻豪口镇砖桥口村。1938年,时年27岁的王竹溪怀着一腔爱国热忱和科学救国的理想,毅然回到祖国,受聘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并担任物理系教授。1942年夏天,杨振宁进入西南联大研究生院学习,便请王竹溪担任硕士论文的指导老师。由此,杨振宁正式进入统计力学领域。
荆州市公安县政协原文史学习委员会主任 张遵明:统计物理学是一门很难学的课程,杨振宁先生请教王竹溪先生,王竹溪先生不遗余力地跟他认真地看完了他的论文稿,并且做了很多处修改、细心修改,最后很圆满地定稿,通过了硕士学术论文,所以杨振宁先生终生难忘。
2005年,当地决定在公安县第一中学校园内修建王竹溪纪念馆。当年4月底,张遵明受命和公安一中物理老师黄凤池一道,赴北京请王竹溪的学生杨振宁题写馆名。
荆州市公安县政协原文史学习委员会主任 张遵明:杨振宁先生和翁帆他们到日本去了,还要过几天才能回来,我们带了两本《王竹溪传》,一本送给朱邦芬院士,一本请他转给杨振宁先生。
2005年5月,张遵明给杨振宁先生写了信,盛情邀请他为王竹溪纪念馆题写馆名,没想到在当月底,他就收到了杨振宁先生的回信。20年来,在张遵明的家里,杨振宁先生的回信依然保存完好。
荆州市公安县政协原文史学习委员会主任 张遵明:王竹溪纪念馆,杨振宁题,用软笔书写,下面还有一段话,是给我的一个短签:张遵明先生,我的字不好,如果不合适,请即掷去,杨振宁。我看了以后感觉到,这么大的一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他居然这么谦逊,而且非常严谨。
2011年12月31日,一代教育家、物理学家王竹溪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举行,参会的有杨振宁等30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而张遵明等4人作为王竹溪家乡的代表,也受到了纪念大会的邀请。
荆州市公安县政协原文史学习委员会主任 张遵明:杨振宁先生当年跟我们讲,王竹溪先生是他的恩师,他是非常和善的人,他不仅是个博大精深的学问家、学者、科学家,而且是一个非常有人情味的老师、导师,所以说杨振宁先生跟他之间保持了数十年的友情。
(长江云新闻 荆州台 公安台记者 赵勇 杨雅涵 编辑 谢宝莹 责编 陈碧玲 编审 尹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