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从定名到保护:“荆州简”获文化身份 尖端科技护重生

长江云新闻  2025-10-17 11:40:49
分享到:

近日,在“荆州区域新发现战国秦汉简牍与中华历史文明”学术会议上,首次为自战国、秦汉墓葬中出土的荆州简牍赋予统一名称——“荆州简”。这批曾以考古编号相称的文物,从此有了明确文化身份,标志着散落的“文明碎片”被整合为完整文化概念。

“荆州简”被誉为“战国秦汉百科全书”,记录了从春秋狼烟到百姓祷祭的多元历史场景。目前,荆州已出土楚简16批、4100余枚,数量约占全国32%、湖北64%;秦简1200余枚,约占全国4%、湖北51%;西汉饱水简牍11400余枚,占全国14%、湖北82%。它们如“活硬盘”保存了焚书坑儒中遗失的典籍,并修正了“春秋五霸”等历史认知,为研究中华文明源头提供了全新视角。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与保护中心主任、教授 黄德宽:楚简新材料的发现可以解决很多过去不认识的字,一些疑难问题也可以从整体看中国文字的发展史在战国楚地是怎么延续的、怎么发展变化的,荆州简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专家介绍,现存已知的西汉时期四部律典中,有三部出自荆州。此次会议还系统性发布“荆州简”最新成果及多项“之最”。例如秦家嘴M1093楚墓出土约3万字竹简,是单座楚墓出土典籍类简牍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者;胡家草场M12汉墓出土4642枚西汉简牍,涵盖岁纪、法律、医方等8类内容,创下单座汉墓简牍数量与内容巅峰。

北京大学中国哲学暨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 李中华:荆州地区是古代楚国最具核心的一个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像老子、庄子、屈原,这些人物在中国的文化史上都占有非常崇高的地位。

承担了全国约80%的简牍保护工作的荆州文物保护中心是“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核心单位,在出土竹木漆器、竹木简牍等有机质文物的保护修复方面具有突出的技术优势。近年来,该中心结合多项重大科研课题研究,成功研发出一系列竹木简牍保护关键技术,针对饱水简牍出土后因环境改变、水分流失、微生物入侵等导致的病害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 方北松:荆州简的保护从它的出土开始我们一直在做。到现在为止,从文物保护的每一枚的统计来看是2万多枚,现在完成的数量占到65%,饱水简牍的修复量超过全国总量的80%。

(长江新闻 荆州台 编辑 周梦 责编 范莉 编审 王俊)

责任编辑 严泉泉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