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八年守护病母,孝心照亮澴川——记孝南区第八届“十大孝子”易莉

云上孝南  2025-10-16 15:50:22
分享到: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照进湖北孝感孝南区广场街槐荫大道247号那间简朴的屋子里。43岁的易莉早已起身,开始她一天中最重要的“功课”:为卧床的母亲洗漱、翻身、按摩,准备营养早餐,一勺一勺耐心喂饭……这样的清晨,她已经重复了近三千个日夜。

2017年,一通来自娘家的电话,打破了易莉远嫁福建的平静生活。母亲突发中风半失能,年迈的父亲独力难支。心急如焚的易莉,做出了一个艰难而坚定的决定:回家。

“你放心回去照顾妈妈,家里有我。”丈夫钟振强的话温暖而坚定。儿子钟鑫禹也懂事地说:“外婆需要你。”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成为她踏上归途的最大力量。

“当时没想那么多,就一个念头,那是我妈,她需要我。我先生和儿子特别理解,跟我说‘家里有我们,你放心’,这给了我最大的底气。”易莉回忆道。

然而,命运带给这个家庭的考验远未结束。母亲二次中风,又因股骨颈骨折完全失能,彻底卧床。喂饭、擦洗、翻身、处理大小便……易莉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所有。她变着花样做营养餐,每隔两小时为母亲翻身,夜里从不敢深睡。八年时光,她把青春和心血全部倾注在母亲身上,让瘦成“皮包骨”的老人脸上重新有了笑容。

“目前母亲的身体情况,两次脑梗,然后属于失能、失智、失语,这种情况是完全不能动的。最初应该是去年吧,她还能简单地跟我们沟通,到今年她已经不认识我了,话也不能说。但我和爸爸还是每天会想尽一切办法去逗她,偶尔会有一些比较小的回应,我们就很开心了。”易莉轻声说道,“最难的时候是她刚开始股骨颈骨折的时候,因为三个月骨折是不能动的,但是她的身体机能很差,不能做手术,只能回来养着。那种情况下,我们不能搬动她,也不能给她翻身。我们最害怕的就是她身上长褥疮,因为老年人一旦长褥疮,情况就会很糟糕。她硬是扛下来了,没有闹,没有哼,晚上从来不会说痛怎么样子,她自己难受了就忍着,不想因为自己的痛苦而增加我们的负担和担忧。我们作为家人更应该彼此照顾。”

孝心不止于小家。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易莉毅然挺身而出,组建抗疫志愿服务队,为拉丝厂和槐荫小区的居民采购物资、送餐送药。在全民核酸检测中,她化身信息采集员,陪同医生入户采样。面对“三无小区”满墙的“牛皮癣”,她拿起铲子带头清理,双手磨出水泡也不言退。

孝南区广场街道园林路社区网格员肖英感慨:“易莉真的不容易,自己家里有那么重的负担,还总是想着大家。她是我们身边的榜样,特别有爱心,有责任感。”

远在福建打工的丈夫,在厦门工作的儿子,也始终通过电话和视频传递着牵挂与支持。这份跨越千里的理解,让易莉在孝道与奉献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

“照顾妈妈,是天经地义的事。能做她的女儿,是我的福气。只要她好好的,我做什么都值得。”易莉面带微笑,眼神清澈而坚定,“在社区帮帮忙,也只是想尽自己的一份心,让周围更温暖一点。”

“百善孝为先”。易莉用八年如一日的守护,诠释了“孝”字的千钧之重;又用从家到社区的爱心延伸,传递着平凡人在苦难中依然向上的力量。在孝南区第八届“十大孝子”评选中,她实至名归。

她的故事,如一盏灯,从病榻之前,亮到街巷之间,让“孝”在这座以孝为名的城市里,生生不息,光照人间。

城以孝名越千年,孝爱之光耀澴川,易莉的故事如一束温暖的光,照进越来越多人心中,唤醒我们心底那份最珍贵的孝与爱。

通讯员:卢晚霞

来源:孝南区融媒体中心

一审:徐琛

二审:刘琦

三审:罗登科

责任编辑 姜琪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