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锐评|病人增多不是“喜报”,救死扶伤才是!
长江云新闻 2025-10-16 12:59:00
喜报!9月份门诊量达到7577人,住院和门诊手术426台……
是的,你没听错!这的确是一份来自医院的“喜报”。
据《中国新闻周刊》10月15日报道,10月10日,兰石医院召开会议,通报了医院9月份及10月9日工作量,一名新员工将工作量做成“喜报”发到了朋友圈,上面写着:热烈祝贺兰石医院再创佳绩。
这件事火速登上热搜。有网友直言:“这真的值得庆祝吗?”还有网友说:“终究没逃过KPI!”更有人感慨:“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惜架上药生尘!”
面对舆论风波,这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回应说:数据属实,但用词不当,思想意识和价值导向存在问题,已经深刻反思。
说到底,医院的核心使命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把患者增多当成业绩来庆贺,就像把病人的痛苦当成了自己的勋章。这种思维,折射出的是对患者疾苦的漠视,消解了医疗本该有的人文温度。
类似事件也不是个例。2022年,浙江台州市中心医院对外发布“喜报”祝贺“急诊人次突破200万”;2021年,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发文“热烈祝贺胸外科 2020 年度手术量突破1000台”……这些事件也都备受争议。
在财政压力和市场竞争下,不少医院把门诊量和手术量当作生存的“生命线”。兰州兰石医院的这份喜报,也是这种扭曲考核体系的真实写照。
它向社会发出了尖锐的警讯:如果医生的成就感来自患者数量的增长,而不是生命的挽救和尊严的守护,那么“医者仁心”会不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我们期待看到的医院喜报,是疑难重症攻克的消息,是患者满意度切实的提升,是治疗费用更合理,是康复出院时更多的笑容。
毕竟,医院真正的荣光,永远应该闪耀在救死扶伤的使命中,闪耀在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里。这,才是医者最该引以为傲的成就。
撰稿:王雨湄
编审:梁延 邓国辉 邹敏
责任编辑 王雨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