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咸安:邓家咀的“美丽密码”藏在村民心坎里
初秋的晨光,像一层暖纱裹住了向阳湖镇北岭村八组的邓家咀。站在新修的小广场上望去,沥青路面泛着干净的光泽,再也不见往日坑洼泥泞的景象;地下管网悄悄铺展,雨水、污水各行其道,村巷里没了积水的烦恼;白墙黛瓦的文化礼堂立在广场东侧,窗明几净;旁边的健身区里,太空漫步机、扭腰器等器材被擦拭得锃亮,几位老人正慢悠悠地活动着身体。这个坐落在西凉湖畔的小渔村,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美,而每一处变化的背后,都藏着126位村民的同心同向。
邓家咀不大,仅有30户人家,过去是西凉湖畔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雨天踩泥、晴天吃灰,没有像样的公共空间,年轻人大多外出谋生。改变的契机,源于一场村民大会上的提议:“咱自己的家园,得自己建!”这话一出口,立刻点燃了大家的热情。没有推诿,没有观望,村民们主动扛起了建设的担子:在外做建材生意的邓大哥,不仅以成本价提供了铺路的沥青,还免费派来施工队指导;在家种庄稼的邓婶,每天早起给施工的村民煮绿豆汤,怕大家中暑;就连年过七旬的邓爷爷,也拄着拐杖帮着看管建材,不让孩子靠近危险区域。
“我们邓家咀虽然不大,但人丁比较兴旺,大家对乡村建设都比较积极。”村民邓美鹏笑着说。为了凑齐建设资金,村民们商定“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村里的男丁每人主动出资4000元,在外务工的年轻人还自发组织线上捐款,你500、我1000,短短半个月就凑了大半;加上十年鱼塘承包的分红,第一期建设资金80多万元很快筹措到位。有了钱,大家又一起定思路:先解决“刚需”,把路面硬化、装上路灯,让出行不再难;再推进“美化”,搞绿化、建广场,让生活有品质。施工期间,村民们更是全员上阵——白天帮着搬砖、铺管,晚上围坐在一起商量细节,谁家有闲置的铁锹、推车,都主动送到工地,整个村湾热闹得像办喜事一样。
如今的邓家咀,早已不是过去的模样:干净的村道连起家家户户,路边种上了紫薇和垂柳,风吹过,就是一片温柔的绿意;闲置的空地改造成了小花园,石桌石凳供人歇脚,傍晚时分满是欢声笑语。环境好了,不少外出的村民也动了回乡的心思——邓美鹏说,最近已有5户人家计划回来建新房,“在家门口就能过上舒心日子,谁还愿意跑远呢?”
但邓家咀的脚步没有停下。看着眼前的美景,村民们又开始谋划起未来的产业:“以后我们邓家咀准备和西湖情游乐谷联合,开发一些农产品项目,如香莲种植、龙虾养殖、旅游民宿等,大家绑在一起联合经营,把我们邓家咀搞得越来越兴旺,越来越美丽。”夕阳下,西凉湖的水波闪着金光,邓家咀的房屋、广场、绿植勾勒出温暖的轮廓,这个小渔村的故事,正朝着更热闹、更兴旺的方向继续书写。
(咸宁台记者:李卫东 胡晓轩 通讯员:庞尤优 一审:李萌 二审:聂国力 终审:伍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