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枝江:肥鱼产销旺 特色水产绘就“鱼米之乡”新画卷
金秋时节,湖北枝江的水产养殖基地里一片热闹景象——肥鱼在池中欢快翻腾,运输车满载鲜活渔获驶向远方,养殖户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作为“三峡水乡、鱼米之乡”,枝江的特色水产正迎来产销旺季,不仅丰富了全国消费者的餐桌,更让“养鱼人”的钱包越来越鼓。
走进枝江市仙女镇康益水产的肥鱼养殖基地,6个大型水池整齐排列,池内的肥鱼个头饱满、活力十足,伸手一捞便能感受到它们满满的生机。自9月底起,这里便进入了忙碌的外销期,每天都有大批体重在2.5到5斤的成鱼打包启运,发往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
据了解,该基地每天外销的成鱼约10000斤,销售高峰时运输量更为可观。“25日发往上海就装了6000多斤,有时发货量在6000斤到12000斤左右。”枝江康益水产场长谭正宏笑着说。当被问及每天有大量渔获外销的心情时,他直言:“挺开心的,每天出的鱼越多,收入也就越多。”
或许有人会问,为何枝江的肥鱼如此受欢迎?其实,肥鱼俗称长江鮰鱼,是地道的宜昌特产,其肉质紧致Q弹,炖出的鱼汤鲜美无比,自古便是食客眼中的“食中珍品”。如今,这一特色品种已成为枝江水产产业的“拳头产品”,名气和销量双双攀升。
据宜昌枝江市水产服务中心产业发展股助理工程师鲁晓蓉介绍:“今年枝江肥鱼产量预计达到10.5万吨,较去年增长4.5%以上。目前,枝江肥鱼主要销往北京、上海等地,年产值可达6亿元左右。”一组组亮眼数据的背后,是枝江水产产业的稳健发展。
肥鱼的畅销并非偶然,而是枝江多年来深耕水产产业的结果。作为长江三峡的东大门、宜昌唯一的平原县市,枝江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40余万亩水域面积,11.64万亩可养水面,其中7.09万亩为精养鱼塘,为水产养殖提供了优越的环境。
在此基础上,枝江大力发展设施渔业,推广“零排放”圈养系统和智能设备,实现尾水循环利用、精准投饵,同时,建成7家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场、13家宜昌市水产品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此外,枝江还打造本土“肥鱼”苗种供应基地,建设华中农业大学鳜鱼繁育(枝江)实验基地(年繁育量超1000万尾),实现鲥鱼省内人工养殖零的突破,实现名优苗种“自给自足”。经过多年探索发展,枝江逐步形成“养殖—繁育—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全市68家水产专业合作社及企业、5家水产品加工企业、7个水产品企业商标协同发力,让优质水产品卖出好价钱。
如今,枝江的特色水产远不止肥鱼。“目前,枝江特色经济鱼类主要有长吻鮠、鳜鱼、加州鲈、黄颡鱼等,特色品种产量占比超过55%,优化了产业布局,也提升了我们水产产业的竞争力,让老百姓从‘吃饱’迈向‘吃好’。”鲁晓蓉说。
从获评湖北省水产大县,到成为国家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枝江用一池池鲜活的渔获,书写着“鱼米之乡”的新故事。这个金秋,鱼虾满舱的喜悦,不仅是一季的丰收,更是枝江水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枝江融媒记者:朱瑶
一审:胡文汇
二审:何唯
三审:龚春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