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十四五”非凡历程的实践与启示 | 荆风楚韵 气象万千

长江云新闻  2025-10-15 19:49:11
分享到: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湖北承载着长江文化、楚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等深厚底蕴。“十四五”以来,湖北大力实施文化创新战略,加紧推动荆楚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文化强省建设助力文化强国建设,展现着中华文明“可信、可爱、可敬”的独特魅力。

随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持续推进,五千多年中华文明脉络日益清晰,众多珍贵遗存重现光彩。湖北始终是实证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重要之地。最新发布的荆州简牍,以其丰富的历史信息,使荆楚大地成为探索中华文明早期形态的关键区域。“十四五”期间,湖北在长江文明溯源领域成果丰硕:完成荆楚大遗址传承发展工程,新增3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5个项目入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连续四年上榜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荆州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 杨开勇:我们发现了最全版本的楚简诗经,礼、乐方面我们有最早的乐谱,春秋类方面我们今天发布了一个重要的就是楚文王首次位列春秋五霸,然后就是楚简的药方和字谜。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 方勤:围绕着像长江文明进程这个大课题,我们发掘的郧县人第三具头骨的化石,这也就深化了对100万年人类史的研究,我们围绕着像石家河、盘龙城以及苏家垄这些大型遗址,进行了系列的考古发掘。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湖北将荆楚古韵融入时代新声。2024年,湖北省博物馆年参观人次突破500万,居全国省级馆第3、中部第1。国庆期间,随州博物馆以编钟礼乐打造沉浸体验,日均接待1.3万人次;云梦推出“展览+演艺+剧本游”,吸引进馆人次同比增长111%;荆州博物馆“马山一号楚墓织绣品特展”日均接待游客量超2万人次。

记者 秦婧:这一件来自战国时期的“被子”,就是荆州博物馆在这次楚文化节期间首次展出的文物之一,1982年出土于荆州马山一号楚墓中,全名叫做蟠龙飞凤纹绣浅黄绢面衾,它不仅是国家一级文物,更是全球迄今发现最早的刺绣实物之一。同时,它也刷新了我们对古代时尚的认知。

游客 马丽:丝织品2000多年后重见天日,还是非常让人眼前一亮的。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湖北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在品牌打造上,湖北整合推出“神武峡”“赤黄红”两大文旅主轴,连续两年举办长江文化艺术季,武汉戏曲“大码头”持续振兴。在产业规模上,“十四五”期间,全省旅游综合收入连续跨越7000亿、8000亿、9000亿台阶,预计今年可突破“万亿大关”。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湖北省文旅市场表现亮眼,A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036.34万人次,同比增长12.9%。全省旅游总收入达65.3亿元,同比增长40.7%。武汉位列国内热门目的地前十,订单量同比增长20%;黄鹤楼、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等景区接待量创历史新高。

湖北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 冯玮:丰富了我们的这个消费场景,扩大我们整体的旅游产品的供给,游客来了湖北以后,有各种丰富的旅游产品能够提供给他们,这也是一个我们现在正在做的很好的一个路径。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数千年沉淀下的文化特质,既是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也契合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最能超越国度、打动世界。而湖北,正成为展现“可信可爱可敬中国”的窗口:今年上半年,湖北累计接待入境旅客205.74万人次,同比增长54.89%。启动“知音湖北”全球推广计划,相继举办中国文旅博览会、汉马、武网等节会、赛事,让世界看见荆楚之美。

英国游客 Barrett:三峡大坝,这在世界上都是非常震撼的工程。

新加坡游客 哈里斯·苏步基:云雾缭绕的秋景给这里增加了神秘感,这让我感觉很棒。

以守正创新为根,以开放包容为魂,荆楚文化不仅成为地域的文化标识,更化作中华文明的生动篇章。面向“十五五”,湖北将继续以深厚的文化积淀与蓬勃的传承创新,让荆风楚韵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征程中持续闪耀,为“何以中国”的时代之问书写更加精彩的湖北故事。

(长江云新闻记者 秦婧 朱哲鋆 万力源)

责任编辑 严泉泉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