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劳动者丨谭祖顺:鄂西“绝壁天河”的守护者
今天的《致敬劳动者》,我们来认识恩施州巴东县81岁的老人谭祖顺,他用生命守护一条长达28公里的水渠,被称为“绝壁天河”的守护者。
眼前这位头发花白,头戴一顶草帽,肩上挎着磨得发亮的挎包的义务解说员,就是谭祖顺。游客们在谭祖顺的带领下,漫步于巴东县清太坪镇的“绝壁天河”。
游客 周璐璇:见到“绝壁天河”那一刻的震撼是我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敢想敢干、不畏艰辛的精神真的值得我学习。
恩施州巴东县清太坪镇双树坪村村民 谭祖顺:这是我们的灶台,我们的食堂,这是吃饭的地方,那边是保管室,我们睡就是在上面那个大洞的,打渠道、打高岩,我们都住在这里。
虽说已到耄耋之年,但只要谈及当年修渠的岁月,谭祖顺的眼中便会闪烁着别样的光芒。“绝壁天河”的水渠源头是水流坪湖泊,1967年,开山凿渠的水利工程动工,当时23岁的谭祖顺,被编入双社连队爆破组,承担起打炮眼的关键任务。
恩施州巴东县清太坪镇双树坪村村民 谭祖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这就是我们连队写的标语,促使我们农民工迅速完成自己的任务。
历经漫长的11年,在4万多名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宽2米、深1.5米、全长28公里的渠道,在一锤一锤、一尺一尺的开凿中诞生。1978年,灌渠成功输水。直至今日,渠水依旧奔腾不息,为鄂西深山的村村寨寨提供着灌溉、饮用和发电的水源,而谭祖顺,也从水渠管护员变成了旅游讲解员,这一坚持便是十年。
恩施州巴东县清太坪镇双树坪村村民 谭祖顺: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和作业工具,凭双手搞起这么大的工程,让后辈人都能清楚前辈人的辛苦。
这些年,谭祖顺已经为6万多人进行义务讲解,先后获得“最美清太人”“巴东县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受他的坚守感召,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循着“绝壁天河”的方向而来,围在老人身边,静静聆听那段战天斗地的修渠往事,让红色记忆在代代相传中越发鲜活。
恩施州巴东县清太坪镇党委副书记 袁莉: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责任与担当,更是“红旗渠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的最好写照。
(长江云新闻记者 刘庆志 李亚敏 巴东台 焦国斌 谭元敏 通讯员 黎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