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如何在月球上盖房?如何把空气“变”成“绿色汽油”?答案就在今天这场顶级科学盛宴

长江云新闻  2025-10-14 17:20:42
分享到:

怎样在月球上“建房子”?400公里时速高铁能耗如何保持跟350公里一样?如何把二氧化碳“变”成“绿色汽油”?……10月14日上午,2025东湖论坛在武汉开幕,多位中外科学家带来一场关于未来科技的思想盛宴,这些听起来像科幻片的情节,在本次论坛上备受关注。

怎样在月球上“建房子”?

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丁烈云带着大家把目光投向了月球:现在中美都想在月球建科考站,要建着陆场、居住舱等,但月面建造的难度可不是一般大——真空环境、没有磁场挡辐射,温差能达到200多摄氏度,从地球运材料成本更是高得吓人。

丁烈云院士介绍,在月球上面建房子,一种方案就是要把它烧成砖,然后用机器人来进行砌筑,另外一种方案,就是直接用3D打印来进行建造。

2015年,丁烈云院士从建筑3D打印中获得启发,开始带领团队从事月面基地建造研究,将中国传统制砖砌筑的建造方式与3D打印相结合,利用月壤烧出带有榫卯结构的月壤砖,再用机器人砌筑,“像搭建星际积木一样”在月球上搭房子,具有风险小、成本低等独特优势。

目前,丁烈云院士团队开展了月壤烧结及月面极端环境影响等多项前沿研究,相关的月面建筑“月壶尊”、砌筑拼装机器人“中国超级泥瓦匠”、原位资源3D打印机器人“月蜘蛛”的设计也在稳步推进。

时速400公里高铁能耗竟和350公里一样?

中国中车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丁荣军带来了中国高铁的“新成绩单”:我国高铁里程已达4.8万公里,实现了从“追随”到“引领”的跨越。

丁荣军院士重点介绍了正在研发的时速400公里的高铁。大家都知道,速度越快能耗越高,能耗和速度可是“立方关系”!但这次铁总给的任务超硬核:400公里时速运营时,能耗得跟350公里一样。

研发团队怕增加噪声没走“减薄车体”的捷径,在“轻量化”和“减阻力”上狠下功夫——优化材料、改进空气动力学设计,团队花了8年时间,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安全方面也很贴心!丁荣军介绍,考虑到中国气候复杂,该时速400公里列车增加了不少 “智能感知” “黑科技”——能检测线路变形,南方下雨时还能盯紧边坡、山坡的安全,以后坐高铁更稳更安心。

二氧化碳能“变”成“绿色汽油”?

“催化科学本身堪称‘魔法般的科学’——因为催化剂能让物质从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而自身性质不发生改变,这一过程无比迷人。”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煤炭研究所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前沿催化研究院院长本杰明·李斯特,一开口就畅谈“催化科学”的神奇。

以前大家都觉得 “催化剂必须有金属”,但李斯特团队2000年研究发现,有机小分子也能当催化剂!这种催化剂可用于药物研究,并使化学更加环保,现在早成了制药行业的 “香饽饽”,许多药物的生产都依赖有机催化剂。

本杰明透露,自己正在研究“人工光合作用”:用光催化技术,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直接转化为合成气(一氧化碳与氢气的混合物),而反应产生的氧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之后再将合成气转化为汽油。“这样我们就能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绿色汽油’。以后开燃油车也能更环保,因为燃料原料是二氧化碳。

他还幽默地补充:“可惜这个点子被人抢先了,瑞士已经有公司在做。”不过,他更大的“野心”是:把二氧化碳直接分解为碳和氧气,制造“绿色碳”,从而大规模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将改变世界。”

编审:梁延 邓国辉 夏金

记者:王雨湄 朱宇航

责任编辑 王雨湄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