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每年发放5000万元上云服务券!湖北力促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湖北日报  2025-10-14 19:43:17
分享到:

实施湖北实验室效能提升十大行动,每年产出30项以上标志性成果;对首版次软件研制和示范应用进行双边奖励,最高达1000万元;支持工业软件核心技术攻关和人工智能大模型开发,最高奖励500万元;每年发放5000万元上云服务券,引导中小微企业“上云用数赋智”......

近日,我省印发《关于加快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出台24条举措,明确到2027年,全省科技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四大领域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显著提升。

为制造业装上“聪明的大脑”和“起飞的翅膀”

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是以知识、技术、智力资本为核心投入要素,为制造业提供高增值服务的门类。它不直接从事制造工作,却通过研发、设计、物流、信息、金融等服务,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被誉为制造业“聪明的大脑”和“起飞的翅膀”,是孕育新经济新动能的“孵化器”和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放眼全球,苹果、高通、英伟达、华为等已成为生产性服务业的佼佼者。在湖北,九州通、黑芝麻智能、大唐互联、理工数传、光庭信息、铁四院等一批代表性企业正迅速成长。目前,我省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已位居中部第一,工程设计等重点领域综合实力走在全国前列。

不过,与发达省份相比,我省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比如工业互联网、算力和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贸易等新兴领域发力不够,缺乏面向全国的技术转移、数据交易等要素交易服务平台等。

为此,《措施》立足湖北交通区位、科教资源、产业基础、市场规模等比较优势,围绕科技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和商务服务四大领域分行业施策,锻长板、补短板、塑新板,力促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

实施湖北实验室效能提升十大行动,每年产出30项以上标志性成果

其中,科技服务成为重点。在这一领域,湖北优势明显。仅10家湖北实验室,就已孵化培育企业45家,实现自我创收近14亿元,产出一批重大代表性成果,成功带动化合物半导体、先进封装、新能源船舶、现代化工、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快速发展。

如何持续放大科技服务催化效应?《措施》从供给端和需求端共同发力,支持研究和试验发展:一方面,实施湖北实验室效能提升十大行动,每年产出30项以上标志性成果,对湖北实验室绩效提升、规上服务业高新技术企业年度研发投入增量给予奖励;同时,实施科技创新券政策,对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购买科技创新服务,按实际发生金额的30%最高奖励20万元。

检验检测、知识产权、工程设计也是科技服务的重要组成。以检验检测为例,我省已建成34家“国字号”质检中心,覆盖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等前沿领域,成为“51020”现代产业体系不可或缺的技术基石。

根据《措施》,下一步,我省还将加快氢能国家级质检中心和低空装备、人形机器人、工业母机、新型信息网络、时空智能等领域省级质检中心建设。同时,布局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概念验证中心、制造业中试平台并加大奖励,争创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实施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试点,支持湖北工程建设标准、服务、技术、装备、绿色建材、品牌等“走出去”。

支持开展人工智能大模型“首试首用”

信息服务也是湖北的优势所在。近年来,我省加速实数融合,数字经济规模连续6年中部第一。为放大优势,《措施》明确,加强算力、大数据、人工智能大模型开发应用,打造“世界工业软件之都”。其中,对纳入省级及以上首版次软件推广应用指导目录的产品,对研制生产单位和示范应用单位双边最高奖励1000万元。支持工业软件核心技术攻关和人工智能大模型开发,最高分别奖励500万元、100万元。支持企业围绕工业、办公、政务、医疗、出版、教育、游戏、交通等领域开展人工智能大模型“首试首用”。

此外,《措施》直击企业需求核心,除发放算力券,支持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使用算力资源外,每年还发放5000万元上云服务券,引导中小微企业“上云用数赋智”。

金融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为强化金融的支撑功能,《措施》提出,引育优质金融机构,推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全牌照”布局、多渠道补充资本,高水平推进武汉科技金融中心建设。同时,重构引导基金体系,聚焦“51020”先进制造业和五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打造一批重点产业投资基金群,围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细分领域设立一批子基金;构建专业化、市场化种子投资、天使投资基金群,探索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先投后股”试点;扩大知识价值、商业价值信用贷款发放规模。

针对商务服务,《措施》则提出,深化“铁水公空邮仓”数据融合,做优“商物资信”四流合一的现代供应链服务;支持引进高端国际会议、知名品牌会展;鼓励发展共享用工等新兴业态;支持“专精特新”中介服务等。

此外,我省将鼓励符合条件的特色化专业楼宇申报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打造30个省级“两业融合”产业集群,并遴选培育一批省级服务业“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企业,引领带动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 潘念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