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非凡历程的实践与启示丨民生为大 温暖荆楚让人生出彩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这一深刻论述,在湖北的实践中得到了生动诠释。“十四五”以来,湖北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持续增进人民福祉,交出了一份温暖厚重的民生答卷。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邦之基。在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大奇迹。“十四五”以来,湖北坚持把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先目标,年均城镇新增就业保持在90万人以上,全省累计新增返乡创业31.6万人,带动就地就业92.3万人。
随着中国在全球科技创新版图中快速崛起,人口红利正向着人才红利跃升。拥有130多所高校的湖北,深入实施“才聚荆楚”工程,形成覆盖“引才、稳岗、创业、服务”的全链条行动体系,连续三年吸引超过40万高校毕业生选择湖北、扎根湖北、建功湖北。
湖北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电子信息专业研究生 吴子晗:专业定位到几家公司,主要是针对半导体器件的制备工艺的研发,因为我研究生期间针对的就是这个方面的,比较对口。
湖北省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 鲁文艳:将我们所有涵盖“51020”的标杆企业、支点企业,像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生物制药、文化旅游这些企业的龙头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很大,薪酬水平也很高。
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十四五”以来,湖北加大“投资于人”力度,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540万人、773万人、947万人。全省基本医保参保率持续稳定在95%以上,累计13.8亿人次享受医保报销。
黄冈市浠水县总工会副主席 余有平:通过建立以住院医疗、重大疾病、意外伤害为主体的互助保障产品体系,帮助职工抵御和化解风险,切实提高职工医疗健康保障水平。
人民健康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重要标志。随着健康中国战略深入实施,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从2012年的74.8岁增加到2024年的79岁,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5.7岁。“十四五”以来,湖北加快构建大卫生大健康格局,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现有医疗卫生机构3.89万家,三级医院数量全国第五。“复诊0元号”、检验结果互认等举措,让群众就医负担持续减轻。全省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74.5%,全省医养结合机构达390家,床位总数超10万张。
襄阳市保康县医养中心主任 杭富平:每天有我们主治医生、护士每天早上查房,如果老人有不舒服,我们在第一时间为老人进行医治。
中国是全球包容性发展的典范,这就包括让每一个普通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我国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连续13年保持在4%以上,2024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60%。“十四五”期间,湖北义务教育巩固率98.4%,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3.4%,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73.4%,高于全国12.6个百分点。湖北还出台生育支持“30条”,稳妥推进育儿补贴制度,全省婴幼儿托位数达到26.4万个,千人口托位数4.53个。
咸宁市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廖晓玲:对入托的婴幼儿每学期每人补贴500元,着力增加公办托位的供给,支持、引导多形式托育模式共同发展,让婴幼儿家庭托得上、托得起和托得好。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湖北“十四五”民生答卷的每一个数字背后,都连接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这也充分证明,只有当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中国式现代化才真正体现了其本质要求。面向“十五五”,湖北将继续心系万家灯火、情牵民生冷暖,在高质量发展中谱写民生改善新篇章。
(长江云新闻记者 刘庆志 管根稳 王天宇 王磊 咸宁站 黄冈台 保康台 黄梅台 咸宁台 浠水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