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荆州,不再意难平

长江云新闻  2025-10-09 13:38:35
分享到:

初秋的荆州,满城桂香,全城沸腾。这个国庆,千年古城首次四门齐开,积蓄千年的气韵,浩浩荡荡地向今天涌来。在大北门朝宗楼前,一位母亲牵着孩子,仰望着被彩灯装点的城楼,轻声说道:“这次来荆州,和想象中不一样。”

是啊,不一样了。

曾几何时,荆州是史书中那个掷地有声的“兵家必争之地”。一句“大意失荆州”,成为了关羽1800多年来的“意难平”。

然而,荆州的落寞远不止于此。作为楚文化的滥觞之地、六朝繁华的古都、三国故事的核心舞台,它曾拥有碾压众城的资本。但在漫长岁月里,它却像一位退隐的贵族,守着满腹经纶与遍地瑰宝,归于沉寂——这,或许是更深一层的“意难平”。

但这个国庆假期,一切的“意难平”都被打破。假期首日,荆州区游客量同比劲增290.25%;沙市区五一路仅15平方米的“阳台剧场”,假期吸引近20万人次现场围观;8天假期,荆州全市A级旅游景区涌入游客215.68万人次,同比增长56.04%。

荆州这位沉默的贵族,已然惊艳破圈,它火了!

01

9月20日晚,第二届楚文化节在荆州盛大开幕。当晚,开幕式演出以“让世界看见楚文化”为主题,匠心独运地亮出三张“世界文化名片”——楚简、漆器、战国丝绸,通过光影互动等表达方式,让楚文化“活”起来、“燃”起来。

活动期间,“拉美和加勒比使团荆州行”和首届“国际青年长江行”等8大系列主题共20余项子活动相继开展,涵盖文化交流、学术研讨、惠民演出、商贸洽谈等各方面,旨在推动文明互鉴与合作发展。

这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的开启,更是一封寄给秋天的深情邀约——荆州已整装以待,以崭新之姿,迎接八方来客。

(第二届楚文化节开幕现场)

从国庆前开始,荆州推出连续6天的文化惠民活动,从红色交响音乐会,到群众合唱周;从花鼓戏展演,到全市青少年楚文化经典诵读,荆州早早开始酝酿,准备了一场场文旅盛宴,以最热情最绚烂的姿态迎接游客。

国庆前一天,9月30日,荆州古城打破三十余年惯例,首次“四门齐开”:东门把护城河变成“天然舞台”,让游客跟着“屈原”泛舟寻古;北门数字光影生动再现桃园结义,甲胄士兵列迎宾,恍如穿越三国;南门非遗市集香气缭绕,治愈都市人心;西门博物馆中,亲子家庭在编钟声中寻宝探秘。

不仅如此,商务局还同步推出了36场促销活动,让大家有得玩,也有得买;多部门联合在市区协调出3万多个免费停车位,缓解“停车难”问题;交管部门也推出柔性执法措施,对因不熟悉路况而产生的轻微交通违法,不罚款、不记分。用这些实实在在的便利,解决了游客的后顾之忧。

在宾阳楼前,一位来自江西的游客感慨:“假期连续来了三天,每天都有新发现。荆州,值得慢慢走、细细看。”节奏之变,悄然将荆州从匆匆“过境地”,转变为值得驻留的“目的地”。

(图:荆州古城表演)

游客的青睐,催生了空间的共振。荆州主城区以深厚的历史底蕴,营造出沉浸式文化场域;沙市则以百年商埠的烟火气息,与洋码头文创园的潮流感交相辉映,大赛巷美食街焕新亮相,点亮“夜经济”与美食消费;监利市周老嘴以音乐盛宴吸引游人;洪湖市打出“生态牌”,凭借“洪湖螃蟹”美食IP及红色水乡资源,吸引众多自驾游客;石首市推出“鹿鸣豚跃”生态研学线路,展现长江生态之美;公安县推出“百湖杯”2025公安县崇湖湿地国庆垂钓旅游季;江陵县推出《我和我的祖国》快闪舞蹈表演,设置非遗烙画体验区;松滋市洈水镇“城市出逃计划”与卸甲坪篝火晚会,结合秋日郊游与民俗体验,成为游客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热门选择。一幅以古城为核心、各区县协同共振的“全域旅游图景”,跃然眼前。

景点之间也不再是“单打独斗”。荆州博物馆和远一点的楚王车马阵景区互相“串门”,用特色展览和古代仪式共同讲述楚文化的故事;方特、园博园这些大园区也联手推出联票,今天玩国风、明天去露营,玩法更多样。

02

夜幕下的宾阳楼,恍若回到鼓角争鸣的楚地。但仔细听,喧嚣中夹杂着快门的“咔嚓”声与现代的欢笑声——这正是当下荆州最生动的玩法:穿上战袍,你就是主角。

(图:穿战国袍拍摄的游客)

国庆期间,古城周边40余家妆造店灯火通明,忙至深夜。年轻的男孩女孩们推开店门,在琳琅满目的服饰中选一身战国袍,老师傅手法娴熟地将青丝绾成发髻。对镜自照,瞬间完成时空切换。

“原来可以这样玩!”一位大学生游客兴奋地说,“穿上这身衣服,你就不再是旁观者。在古老的城墙上奔跑时,你会去想,脚下的砖石见过多少这样的衣袂飘飘,自己便也成了历史的一部分。”服饰,成了最直观的文化载体,更是沉浸式游玩的第一站。

玩法在博物馆里有了新花样。荆州博物馆推出的短视频共创活动,让沉睡千年的楚汉漆器成了镜头前的“网红”。日均2.2万人次的游客,不再是走马观花,他们举着手机,寻找战国玉覆面的最佳光影,让虎座鸟架鼓在社交平台上“C位出道”。

夜的荆州,玩法更加精彩纷呈。在荆街,打铁花老师傅将千度铁水奋力击向夜空,洒落一场绚烂的流星雨。

不远处,沙市洋码头的热闹别有洞天。老字号展销区飘着陈年酒香,而隔壁音乐嘉年华的鼓点正震动着空气。捧着传统米酒的长者,脚步不自觉地跟上摇滚节奏;挑选潮流饰品的年轻人,在汉服衣带上系出现代审美。

(图:荆州沙市洋码头文创园)

园博园的夜色里,玩法更加惬意:沙滩上支起的帐篷与舞台霓虹相映成趣,民谣声里飘来咖啡的香气。你可以白天逛古迹,晚上躺在沙滩椅上数星星——这种古今交融的度假方式,正是荆州旅游的魅力所在。

国庆期间,荆州重点商超餐饮销售额同比增长9.4%;36场主题消费活动,共同拉动消费2.79亿元。

这股消费活力的核心密码,正是源于荆州将深厚的文化基因,成功注入了现代生活的烟火日常。历史在这里,不再遥远;它是一件可穿的衣袍、一杯可品的咖啡、一段可共鸣的体验,千年古城的脉搏,始终在当下跳动。

03

这个假期,荆州将“宠客”模式进行到底。

当荆州博物馆迎来大量游客时,馆方做出了一个温暖的决定:开启“后门”,让远道而来的客人减少排队等候。网友“茉莉花开”感慨:“第一次看到博物馆夜晚灯火辉煌地开门,更不知道它居然还有后门。荆州,是真心实意地在宠外地游客。”

(图:荆州博物馆)

这份体贴,也深深感染了本地市民。一种自发的“主人翁”意识在街头巷尾悄然涌动。本地网友“别来无恙”在社交平台发出真诚倡议:“咱们本地人这几天就别开车了,想出去就骑个小电驴溜达,看见外地牌照主动让一让,不按喇叭不催促。让外地朋友在咱们荆州,玩得舒心自在!” 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无数荆州市民用行动践行的待客之道。

真诚,从不乏回响。网友“只昂Sir”用一句古朴的赞叹为旅程作结:“河南人刚从荆州回来,荆州美哉!” 而黑龙江网友“桃子”的留言则更为决绝:“这辈子,就定居荆州了!” 从“美哉”的赞叹到“定居”的决心,这便是游客用脚步为荆州投下的最真诚的赞成票。

然而,荆州的温暖,更藏在无数不易察觉的细微处:

一份安心的承诺:沙市餐饮酒店行业集体承诺绝不涨价。

一次大方的共享:全市机关大院敞开大门,免费提供停车位。

一种柔性的执法:交管部门对轻微违停车辆以劝导提醒取代处罚。

一场透明的经营:夜市摊主主动推行“明厨亮灶”,公示食材来源。

一群无言的身影:停车场内,“红马甲”志愿者耐心引导,不贴条、不收费。

一处温暖的依靠:沿街店铺普遍备有充电宝、应急药箱,一句自然而然的“需要帮忙吗?”化解游客旅途中的不安。

在这里,文旅不再只是景观的展示,更是一场城与人之间真诚、平等的双向奔赴。当整座城市都愿意为你“行个方便”,你感受到的便不仅是古风楚韵,更是一种“宾至如归”的深情。

04

荆州的“出圈”,并非偶然。刚刚过去的假期,对这座城市而言,已不仅是一个旅游黄金周,更是一场全民参与、由内而外展开的城市荣耀总动员。

你看不见的,是荆州人悄悄“不出门”,为游客“腾地方”;听得见的,是那句“我们荆州终于火了”,激起超过630万荆州人的共鸣,道出多少年的期盼与自豪。

他们不再是普通的居民,而是化身城市的“代言人”——在抖音、小红书、朋友圈等平台,自豪地分享古城的晨光、博物馆的厚重、城东门的繁华。甚至街边的米粉店老板,也默默备足百斤牛肉,用最朴实的方式守护这份突如其来的热闹。

当爱一座城成为共识,每个人都会为它的未来“操心”。从自发倡议维护秩序,到积极建议打造实景演出、让关公文化“活”起来——此刻的荆州,已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故乡,更是所有人精神上的“荣耀之城”。

(图:荆州古城楼光影秀)

荆州的“火”,也没有停留在屏幕里,而是真正“穿”在了身上、“走”进了生活。“战国袍旅拍”成为古城流动的风景,而这背后,是一个消费新业态的迅速崛起——妆造、摄影、租赁小店纷纷涌现,文化不再只是书本里的符号,而是可体验、可触摸的生意。

更深远的,是一场从“单点开花”到“产业联盟”的格局之变:战袍制作、文创开发、餐饮服务……过去零散的节点,正被串联成链。有老板感叹“从没见过这么多外地游客”,而这正是文化赋能产业、产业反哺文化的最好证明。

说到底,荆州的出圈,出得不只是一时的流量,更在于它同时点燃了“人”的自信与 “产”的活力。当每个人都愿为家乡代言,当千年文化能“穿”在身上、拿在手里、吃进嘴里——这座古城的复兴,便真正有了根,有了魂。

这个国庆假期,火爆出圈的荆州好戏连台,精彩不断……这不仅是展示成果的窗口,更是重新出发的起点。荆州的号角已经吹响,这一次,我们要让世界听见——那穿越三千年时空的声音,依然年轻,依然嘹亮。

编审:康耀方

撰稿:邹敏

美编:梁意

责任编辑 邹敏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