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寻茶趣丨“中国红”邂逅“法国红”,尽展茶香交融
10月7日,楚天好茶海外行抵达法国巴黎,赤壁青砖茶、宜红工夫茶、恩施玉露、宜昌毛尖、武当山茶、英山云雾茶、襄阳高香茶等亮相楚天好茶海外行·巴黎推介会。
在中国湖北,楚天好茶是浸润日常的生活印记,从清晨的一杯毛尖到午后的一壶青砖,茶香融入三餐四季;在法国,红茶则成为“法式生活美学”的象征。百年茶品牌Mariage Frères(玛黑兄弟)最具代表性,自20世纪以来,将红茶与甜点、烘焙、音乐等艺术生活相融,逐渐成为法式社交与家庭场景的重要纽带。据《2024上半年中国茶叶进出口数据分析》显示,2024年上半年湖北省茶叶在中国对法国出口额中位列第四。如今,中欧班列(武汉)搭建起“新丝绸之路”,楚天好茶正沿着这条通道走向欧洲,让中法两种茶文化在香气中展开无数次温柔而深远的“非正式对话”。
以“红”为媒
宜红工夫茶与法国红茶对话
楚天好茶中,宜红工夫茶的“红”格外夺目,醇厚温暖恰似法国红茶的馥郁红。这两种跨越洲际的“红色饮品”,不仅在视觉上相映成趣,更在产地风土与海外旅程的脉络里,藏着跨越百年的文化共鸣。
这份共鸣始于孕育它们的土壤里。宜红工夫茶多产自鄂西武陵山区,这里的土壤十分适合茶树生长。其核心产区宜昌、恩施一带,海拔600-1200米的茶园,年均16-18℃的温和气温与充足的漫射光,让茶树能缓慢积累茶多酚与氨基酸。而海外华人在20世纪初将茶叶引进印度洋上的法国留尼汪岛。那里主要生产红茶,当地消费者习惯用香草进行调味。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法国本土西海岸的一小块地区已经开始种植茶叶,那里温和多雾的微型气候吸引了年轻热情的茶人种植、培育茶树,虽然至今产量不高,但他们的努力和知识却令人钦佩,他们创建了 “法国茶叶种植者协会”,后来还加入了 “欧洲茶叶种植者协会”(该协会会员来自葡萄牙、格鲁吉亚、荷兰、英国、德国和瑞士、意大利等十多个国家)。
中法两种“红”
续写更多跨越国界的共鸣故事
时光流转,中法红茶,同样的“红”,却各自承载匠心,也续写着跨越国界的共鸣故事。
宜红工夫茶的“红”,源自精准的“全发酵”工艺。每年春茶季,茶农采摘一芽二、三叶鲜叶,经萎凋让叶片失水变软,再揉捻打破细胞壁释放茶汁;关键的发酵环节,茶工将茶叶置于22-25℃、湿度85%以上的环境中,待茶叶呈现铜红色、散发清甜香气时,立即烘干终止发酵。这般严苛把控,让宜红工夫茶条索紧细匀整、乌润带金毫,沸水冲泡后汤色橘红明亮,果蜜香浓郁持久,茶汤稍冷还会出现“冷后浑”的独特现象,滋味醇爽动人。
(利川红茶汤特征:花蜜香、玛瑙红、“冷后浑”)
法国红茶的“红”,则讲究“优选茶叶”与“品饮氛围”。借助除小于3公斤的盒装绿茶外其他茶叶均免关税的政策优势,中国红茶深受法国市场欢迎。法国农业与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协会主席皮埃尔·约翰逊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法国进口红茶最受欢迎,同时绿茶、乌龙茶和普洱茶的饮用人群也在逐渐增长。”他还表示:“世界各国出口到法国的茶叶都严格把关,一般都是高品质产品,而中国茶以多样性和各种各样的特色品质茶,吸引力也越来越强。”近年来,尤其是带花香、果香或叶香的加香红茶,正在成为不少法国年轻人的时尚单品。如今,宜红工夫茶依托安琪集团覆盖160国的销售网络,出口俄罗斯、非洲等50余国,成为欧洲市场复购率最高的中国红茶之一。巴黎街头的茶馆里,越来越多人爱上这杯“中国红”。
这份跨越山海的共鸣,承载着几百年的文明对话。在17世纪,中国红茶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法国,从此法国人有了饮茶习惯。如今,中欧班列(武汉)再次架起桥梁,让宜红工夫茶与法国红茶的“红”,续写中法之间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
编审:向秀 彭云鹤
记者:谢雅静 郑淑俊
美编:杨紫悦 石璐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