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敢为河山添锦绣

长江云新闻  2025-10-02 15:31:39
分享到:

晨光漫过长城垛口的青灰,轻风拂过黄河岸边的金黄,天安门广场国旗的红与朝阳的灿,同时升起。

10月1日,长江之畔的武汉,高新大道上热潮涌动,2025“河山添锦绣”文旅IP武汉城市大巡游,在此盛大启幕。

打头阵的“河山锦绣”主题花车最为吸睛,金色巨龙穿梭于青绿山水之间,龙头昂扬,龙身蜿蜒。车体像一幅行走的《千里江山图》,青绿山水层峦叠嶂;车底波涛汹涌,长江黄河奔腾向前,象征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不少市民举着手机追拍,孩童挥舞国旗喊出“真美”,这鲜活沸腾的场景,正是“河山添锦绣”在荆楚大地的生动注脚。

76载春秋流转,从塞北草原的风电矩阵到江南水乡的智慧稻田,从大漠深处的航天发射塔到深海之下的资源探测站,今日中国的每一寸土地,都在见证“敢为”的力量——是无数双手,敢为人先、敢破困局、敢闯新路、敢担使命,才让“锦绣”二字,在山河间落地生根。

那么,这“敢为”的精神,如何化作笔墨,在岁月长卷上绘就这河山锦绣?

“敢为”是扎根土地的坚守

是把“平凡”熬成“不凡”的执着

它藏在祖辈紧握的犁耙里,藏在父辈敲响的机床中,更藏在我们这代人敲击键盘的指尖上。一代又一代人,敢啃硬骨头、敢接烫手山芋,把对土地的热爱、对未来的期许,织进祖国的山河肌理。

是敢付汗水,浸润出丰收的底色。你见过凌晨四点的菜市场吗?商贩们敢顶寒风、敢熬黑夜,卸下新鲜蔬果码成整齐的堆;你见过盛夏的江汉平原吗?湖北农人敢踩泥水、敢迎烈日,弯腰插下的秧苗,秋来长成金灿灿的稻浪,连田埂边的棉花都绽出雪白的絮,把平原铺成“锦绣毯”。从“北大荒”到“北大仓”,从亩产百斤到“吨粮田”,中国人敢向土地要产量,把“谁来养活中国”的问号,变成“中国养活更多人”的惊叹号。如今,田埂上的传感器、无人机的巡航轨迹,是新农人敢用科技种庄稼的底气,让“粮袋子”更稳,让“菜篮子”更丰,每一粒粮食的饱满,都是对“敢为”最朴素的回应。

嫦娥四号着陆器彩色全景图

是敢闯难关,搭建起强国的骨架。上世纪50年代,科研人员敢在简陋实验室里“从零摸索”,让中国第一辆汽车驶出长春;90年代,工程师们敢在崇山峻岭间“逢山开路”,让“天堑”变“通途”;今天,年轻人敢在芯片实验室里“通宵达旦”,敢在航天测控中心“紧盯屏幕”,让“中国芯”打破垄断,让“嫦娥”“祝融”探索深空。从“造不出来”到“世界领先”,从“跟跑”到“领跑”,每一次技术突破的欢呼,都是“敢为”在为山河锦绣添上硬气的一笔。

是敢担风险,守护着岁月的安宁。边境线上,戍边战士敢顶风雪、敢踏冰原,巡逻的脚印在雪地里连成“界碑”;城市街头,消防员敢逆火海、敢闯险境,背影是最安心的屏障;抗疫一线,医护人员敢穿防护服、敢熬连轴转,脸上的勒痕是最美的勋章。他们是父母的孩子、孩子的父母,却敢把“小家”的牵挂,化作“大家”的守护。正是这无数平凡人的“敢为”,让灯火长明,让山河无恙。

“敢为”是薪火相传的信仰

是在挫折中奋起的勇气

站在新中国成立76周年的节点回望,中国人之所以能把腰杆挺得更直,把山河建得更锦绣,正因为一代代人敢承先辈志、敢闯新征程,让信仰的火种永不熄灭。

是敢承家国志,让每颗心都向着一处。1950年,志愿军战士敢跨鸭绿江,“保家卫国”的口号响彻云霄;1980年,创业者敢闯深圳蛇口,“时间就是金钱”的呐喊唤醒改革活力;2020年,武汉疫情暴发时,全国各地医护敢赴江城,“武汉加油”的声音跨越山河,湖北人民更敢咬着牙坚守,从社区网格员到快递小哥,都在自己的岗位上“敢扛事”,最终让英雄的城市重焕生机。繁体字的“家”是屋檐下的暖,“国”是疆域里的安,中国人敢把“小家”融“大国”,所以每当祖国需要,总有人敢挺身而出,把个人微光聚成照亮山河的火炬。

郑钦文获得2024年巴黎奥运会网球女单冠军

是敢破旧藩篱,让每段路都走得坚定。西南联大师生敢在战火中徒步千里,把课堂设在山洞里,守护文化火种;“两弹一星”科研者敢隐姓埋名几十年,用算盘算出核数据,撑起国家安全伞;今天的“90后”“00后”,敢在乡村振兴战场当“新农人”,敢在国际赛场争冠军,把前辈的“敢为”变成自己的行动。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信仰的接力棒,在“敢为”中代代传递,从未褪色。

是敢创新天地,让每片土地都焕发生机。曾经的陕北窑洞,如今敢变“窑洞宾馆”,黄土高坡的苹果通过电商走向全国;曾经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如今敢育“数字经济”新芽,老机床与智能系统并肩作业;曾经的武汉光谷,从“光电子产业洼地”敢闯成“世界光谷”,光纤光缆产量占全球四分之一,让中国光电子技术领跑全球。中国人从不困于过去,敢跟旧模式较劲、敢为新可能尝试——用创新的钥匙,打开发展的大门,让老土地长出新希望,让旧山河焕发新容颜。

“敢为”从不是英雄的专属

而是每个普通人藏在日常里的力量

这河山锦绣,不是遥不可及的画卷,而是你我敢把小事做好、敢把责任扛住,一点点织就的风景——就像10月1日武汉花车巡游里,长江云新闻镜头捕捉到的那些身影:为花车焊接模型熬了三次夜的工匠、举着“祖国万岁”手牌带队表演的社区大妈、推着轮椅陪老人看巡游的志愿者,他们都是“敢为河山添锦绣”的平凡主角。

是敢把岗位当“战场”,把平凡做到极致。快递小哥敢顶风雨、敢赶时效,把包裹准时送到千家万户,让“便捷”走进日常;老师敢耗心血、敢付真心,在讲台前讲解每一个知识点,把“希望”种进孩子心里;环卫工人敢起早贪黑、敢扫净街道,让城市保持整洁,把“舒适”留给大家。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有“敢把小事做透”的坚持——正是这无数“小敢为”,汇聚成山河锦绣的“大力量”。

是敢为家乡“添彩”,把热爱化作行动。恩施姑娘敢回大山当“新农人”,用直播带火富硒茶、土家族腊肉,让深山好物走出了大山;有人敢守在荆州古城做“非遗传承人”,把楚式漆器的技艺教给更多年轻人,让老手艺焕发新生;有人敢在武汉社区当“志愿者”,帮邻里解决难题、组织文化活动,让社区充满暖意。他们敢放下远方的诱惑,敢扛起家乡的期待,用双手把家乡建得更美——每一个变美的村庄、每一条热闹的老街,都是普通人“敢为”的见证,都是河山锦绣的鲜活注脚。

是敢对未来“负责”,把担当融入日常。节约一度电、一滴水,是敢为环保尽份力;学习一项新技能、提升自己,是敢为发展添份劲;在网络上理性发言、传递正能量,是敢为社会聚份暖。这些小事看似微小,却藏着“敢为未来着想”的远见——我们今天的每一点“敢为”,都是在为明天的河山锦绣,埋下希望的种子。

其实,“敢为河山添锦绣”从不是高悬的口号,而是融进每个中国人骨血的日常选择。

它藏在你早起奔赴岗位时,肩头扛起的那缕晨光里;藏在你扎根领域、攻坚克难时,额头滚落的每滴汗水中;藏在武汉高新大道花车巡游时,数万群众的沸腾欢呼声里;更藏在你为邻里搭把手、为社区献份力、为祖国拼把劲的每一颗真心里。

这份“敢为”,是普通人面对生活的韧劲,是建设者扛起责任的担当,更是中国人血脉里不服输、向前闯的精气神。

只要我们始终敢挺腰杆担事、敢立潮头前行、敢以微光聚火,这山河的锦绣就会愈发浓烈,这祖国的昂扬姿态就会永远屹立!

来源:唱辽阔

总策划:岑卓

总监制:何伟

监   制:洪燕

编   审:梁延 康耀方 邓国辉

撰   稿:邓国辉

责任编辑 张智美子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