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不能忘却的纪念 | 绿川英子:以声为刃的“反战先锋”

长江云新闻  2025-09-06 22:04:22
分享到:

在1938年武汉会战的烽火中,有一位特殊的战士。她从日本来到中国,用母语击穿战争的谎言,让许多日本士兵在电波中惊醒。在武汉,她第一次将麦克风化作武器,历数日军侵略罪行,用日语向世界传递反战强音。她,就是被周恩来称为“日本人民忠实好女儿”的绿川英子。特别策划:“不能忘却的纪念”,一起来了解绿川英子的故事。

1938年7月2日19时,在武汉关旁的国际宣传处,一段柔和却坚定的女中音透过电波传遍四方:“现在是中国广播电台对日播音时间,日本同胞们,当你们的枪口对准中国人的胸膛,当你们用刺刀挑死一个个无辜婴儿,当你们扑向无辜少女时,可曾想过这是全世界人民不可饶恕的滔天罪孽?同胞们,别错洒了你们的热血,你们的敌人不在隔海的这里......”

发出这段声音的,正是绿川英子,她本名叫古川照子,不同于当时被军国主义洗脑的多数日本人,她坚决反对战争,特意改名“绿川英子”——在世界语里是“绿色的五月”,象征着对和平的向往。1936年,24岁的绿川英子与在日中国留学生刘仁相识并结婚;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后,她排除万难追随丈夫来到战火中的中国。亲眼目睹日军暴行和中国百姓的苦难后,她决心以麦克风为武器,先后在武汉、重庆等地开展对日反战广播。

绿川英子与家人

她的广播真真切切唤醒了许多日军士兵。原日本侵华部队华中派遣军某部通信兵堀锐之助,曾用短歌记录下心情:“重庆广播,偷偷倾听;那流畅的日语,心中不能平静”,并直言不愿再为“大东亚共荣圈”卖命。

绿川英子的声音像一把钢刀,刺痛了日本侵略者。1938年武汉沦陷后,日本军警查出她的身份,《京都新闻》在头版咒骂她是“娇声卖国贼”,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还向她的父亲寄了恐吓信逼其“引咎自杀”,她家门上也被钉上了“卖国贼”的牌子。可绿川英子毫无畏惧,她说:“谁愿叫我卖国贼,就让他叫!我无所畏惧!”

在武汉的日日夜夜,绿川英子积极投身各项反战宣传工作,她还在《新华日报》发表了文章《日本朋友的慰问信》,其中,她真挚地写道“可惜得很,我只有一个身体,只有两只手,假如我有百个身体,我要到前方的日本军队中去,不让他们再杀中国兄弟、中国老百姓。假如我有千只手,我要到所有的战线去,给中国士兵绷一绷受伤的地方,替他们洗一洗衣服。”她始终坚信:“中国的胜利,是全亚洲走向明天的关键”,她常说“我爱日本,也爱中国这个第二故乡,我们唯一的敌人是法西斯”。

绿川英子念念不忘武汉的战斗岁月,她写了一本《在战斗的中国》,在书中她回忆道:“这一阶段虽然只有3个月,时间很短,但却是多么振奋,多么活跃,多么紧张啊!我看到了和感觉到了我终生难忘的东西,而这些东西也定将感动任何国家爱好正义的人们。周恩来总理评价绿川英子:“是日本人民的好女儿,真正的爱国者。”

绿川英子与刘仁

1945年日本投降后,绿川英子跟着丈夫刘仁回到东北佳木斯,在东北大学授课,用课堂延续和平理想。令人惋惜的是,1947年,35岁的她不幸病逝,丈夫刘仁悲伤过度,不久后也随之而去。1983年,佳木斯市政府为他们修建了陵墓和纪念碑;以他们为原型创作的中日首部合拍电视剧《望乡之星》,由邓小平亲自题写片名,这部作品更成为两国人民铭记和平的重要见证。

更多抗战国际人物故事

请关注《长江新闻号》特别策划

“不能忘却的纪念”

出品:长江新闻号

监制 洪燕

编审 田园 王强 解炜

主编 张六超

责编 黎梦莹

剪辑 黎梦莹 吴天择

制作 袁恬恬

责任编辑 严泉泉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