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官桥村八组:党建绘就共富图 村民走上幸福路

长江云新闻  2025-09-06 21:43:44
分享到:

金秋九月,咸宁市嘉鱼县官桥村八组的别墅群整齐排列,田野集团的车间里机器轰鸣,连片的油茶基地绿意盎然。谁能想到,改革开放前这里还是个人均年收入不足60元、欠着外债的穷地方?

如今,这个仅67户247人的村民小组,靠着党委“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党建引领,不仅让集体总资产达70亿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10万元,更带着周边村组一起富,用实干勾勒出一幅“党建红”引领“共富景”的乡村新画卷。

01

在官桥村八组企业车间里,红色的党员示范岗标牌在机器旁格外醒目。这个小村庄有个特别的规矩:“企业办到哪儿,党支部就建到哪儿”。现在全组设立了4个党支部,93名党员分布在集团各个子公司,关键岗位上党员占了九成以上,形成了“车间有党小组、项目有党员带头”的局面。

“我们把支部建在生产线上,党员带头啃硬骨头、搞创新。”官桥村八组综合党支部书记周志红一边擦着机器上的党员岗标牌一边说。在党组织带领下,八组摸索出一套管用的治理办法:大家一起订村规民约,道德大讲堂里评先进,“十星级文明户”全组家家都评上了;村民有矛盾总是习惯先找党支部调解。

在党委带领下,官桥村八组先后经历了四次转型升级,从解决温饱问题到全域打造国家4A级旅游景区田野乡村公园。如今的官桥村八组,宽敞的柏油道路、整齐的乡村别墅、连片的产业基地构成一幅美丽画卷。

村民周峰算了笔幸福账:“我和爱人都在组里企业上班,每月各拿三、五千元的工资,年底还有奖金和分红。孩子从出生到高中毕业,每月有1000块教育补助,老人养老金一年比一年多,现在每月能领3300元。全家看病不花钱,水电气费用组里补一半。”

02

校园里的读书声,与车间里的机器声在官桥八组形成了和谐共鸣。“办大学就是建人才蓄水池。” 官桥村八组党委书记周志专站在东湖学院南校区的林荫道上介绍,把大学办在家门口,既能给企业培养人才,也能为乡村振兴培养人才,还能促进周边群众就近就业和创业。

这种“教育兴村”的理念,早在1993年田野集团成立时就扎下了根。从最初的小作坊起步,到如今研发的永磁合金用上神舟飞船,生产的桥用缆索架起白沙洲长江大桥、军山长江大桥,还出口到缅甸的桥梁工程,集团靠的就是技术创新。博士后、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建立,让生产、学习、研究拧成了一股绳,2024年创利税3.9亿元,比上一年多了4000万。

教育的甜头实实在在。村里孩子从出生到高中毕业每月有1000元教育补助,大学生签订定向培养协议回乡工作的给予补助并安排持股。截至2025年,累计发放教育补助超2300万元,培养出46名大学生、12名硕士。产业也跟着越做越大,国家4A级景区田野乡村公园一年接待42万游客,旅游收入近4000万元。

03

致富不忘乡邻”,这句写在八组宣传栏上的话,正沿着乡间小路传到周边村落。2008年以来,官桥村八组累计投入及整合资金超10亿元,带动石鼓岭村、官桥村、观音寺村、朱砂村等周边村组实施新农村建设、整村搬迁等项目,惠及群众1.2万余人;通过实施官桥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带动村民就业1000余人,带动周边村建成优质水稻、茶园、果园等基地,项目区内农户年土地流转收入达440余万元。

官桥村八组党委书记、组长,田野集团董事长周志专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们计划投资50亿元,推进田野乡村公园、国家级新材料特色小镇、东湖学院南校区、田野九养颐苑社区等重点项目,着力打造“五区一园”,奋力书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村企共建的成效显著。“未来官桥村八组将继续深化‘一组带多村’模式,让更多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官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惠莹莹说。

从过去的 "穷窝窝" 到现在的乡村振兴样板,官桥村八组用事实证明:党建引领大家一起干,集体的路子就能越走越宽。

(长江云新闻记者 李先华 阴志维 编辑 桂亮 美编 王子煊)

责任编辑 桂亮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