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今天,这位和总书记握手的百岁老兵来自湖北

长江云新闻  2025-09-03 08:58:27
分享到: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今天上午9时,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纪念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将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部队。

纪念大会开始前,习近平同抗战老战士老同志代表亲切握手,向他们表示崇高敬意。这其中,就有来自湖北省宜都市的百岁老兵宋其祥。

宋其祥,1925年8月出生于湖北省宜都市一户普通人家。1942年3月,年仅17岁的他毅然参军,成为国民党79军暂编第6师2团2营3排的一名战士。


在不久前的采访中,宋老反复对长江云新闻记者提及一句话:“他们都牺牲了,就我一个人活了下来……”

01

宋家五兄弟,三人参军抗日

1942年春季,湖北宜都遭受日军扫荡,战火席卷乡野。在这个危难时刻,宋家五兄弟中有三人毅然投军报国。

“我家弟兄五个。大哥和二哥年长几岁。老三、老四和我(老五)年纪差不多,就差两岁,后来都参军了,三哥最后战死沙场。”100岁的宋其祥老人回忆道。

提及当年离别时刻,老人仍清晰记得:“母亲止不住眼泪,父亲重重拍了拍我的肩,只说了一句‘活着回来’。”

1942年3月,17岁的宋其祥正式踏上了保家卫国的征程。

02

日军称其为“不可轻辱之师”

穿上军装的宋其祥,成为国民革命军第79军暂编第6师2团2营3排的一名战士。他所在的暂编第六师,更是被日军称为“不可轻辱之师”。

这支劲旅曾在战斗中打得日军师团长赤鹿理狼狈逃窜,不知去向,粉碎了日军打通长江上游航线的图谋。在暂6师,战斗作风硬朗是出了名的:军官们身先士卒,一律冲锋在前;士兵们则不分你我,协同作战,常常打得日军晕头转向、伤亡惨重。

军长王甲本因其身先士卒,屡立战功,在军中被誉为“硬仗将军”。

03

子弹打完,就与敌人近身肉搏

在抗战期间,宋其祥多次加入尖刀排,执行最危险的阵地攻坚任务。“我死过好多回……”在回忆那段历史的时候,他说,他经历了无数次生死考验,子弹打完,便端起刺刀,与敌人近身肉搏。

1943年11月,惨烈的湖南常德会战打响。宋其祥所在的部队奉命死守煖水街阵地,与敌人血战四天四夜。炮弹如雨点般不断掉落、炸开,泥土飞溅,硝烟弥漫。身边的战友一个接一个倒下,回忆起那段岁月,宋其祥重复着一句话:“我们始终没有后退一步。”

然而,战争的代价是沉重的。1944年,日军为挽回败局,发动了豫湘桂战役。9月,日军以十余万兵力分三路进犯广西,宋其祥所在的部队奉命在湖南零陵、东安一线阻击。9月7日,噩耗传来——王甲本军长在战斗中不幸遭日军袭击,在子弹打光后,依然赤手空拳与日军力拼刺刀,展开肉搏,最后被刺中腹部壮烈牺牲,时年43岁。他是中国抗战史上唯一一位与日军肉搏牺牲的军长。

04

百岁高龄,跨越600公里看望老军长

1945年9月,历经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举国欢腾,宋其祥也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宜都市。

脱下军装,他没有躺在功劳簿上,而是迅速转变角色,扛起扁担,继续为国家建设出力。在生产队,他先后担任小组长、会计、队长;修建大溪水库时,他负责后勤保障工作;修建幸福渠水利工程,他又与乡亲们一起开山凿石、挖土抬筐……“从战场上闯过来的人,什么苦都算不上苦。” 这份从战火中淬炼出的坚韧与奉献精神,贯穿了他的一生。

80年过去了,宋其祥活到了100岁,日子越来越好,而他心中对逝去战友和老军长的思念也愈发深沉。

今年清明节,在子女的搀扶下,100岁的宋老跨越六百公里,颤巍巍地站在湖南王甲本将军的墓前。他俯下身,颤抖的手轻轻抚过冰冷的墓碑。指尖所及,皆是回忆——老军长铿锵的命令声、战友们年轻的脸庞、战场上震天的喊杀与硝烟……那一刻,他仿佛又回到了和战友并肩冲锋的烽火岁月。

从战火纷飞到和平盛世,从青春年少到白发苍苍,宋其祥用炽热的一生见证历史!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向世界庄严宣告:团结起来的中国人民,是惹不得的!也是战胜不了的!

编审:梁延 康耀方

撰稿:邹敏

记者:陈亚曦 张益恒

责任编辑 邹敏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