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观察 | 武汉港出入境船舶数量超去年全年 湖北多式联运助推外贸增长
截至今天(8月29日),武汉港今年出入境船舶数量已达去年全年总量,同比增长超过49%。这一数据不仅刷新了历史纪录,也标志着湖北江海直航与国际多式联运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
今天,阳逻港迎来今年第106艘出入境船舶“汉亚二号”,标志着武汉港提前四个月达到去年出入境船舶总量。今年1至7月,汉亚直航完成集装箱运输量37433标箱,保持稳定增长。
湖北港口集团所属华中港航物流集团副总经理 佘秀琪:从日本回程的,主要的商品是日本进口的汽车零部件、电子产品等,今天卸载完毕之后,将再装载248个标箱,出口至韩国和日本。
武汉港实现高速增长的背后,是湖北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和出口结构的显著变化。2023年以来,武汉港出口货物逐步从原材料、医疗用品转向高附加值产品,比如机械设备与电子产品,单项货值从十万元级提升至百万元级,推动水运需求大幅提升。
武汉国际集装箱有限公司操作部副经理 胡学锋:出口货物向高附加值方向的发展,对我们整体的出口有一个积极的促进作用。
航线拓展与多部门协同,进一步促进港口业务增长。目前,阳逻港已开辟多式联运线路84条,东连日韩、西接欧亚,今年更新增印尼专轮航线,延伸至东南亚。同时,边检、海关、海事等多部门实施“一船一策”定制通关服务,大幅提升船舶出入境效率。
汉口边检站执勤队队长 顾珩:面对武汉港出入境业务的蓬勃发展态势,我们深入推行“一船一策”定制化服务方案,为中国籍船舶,提供出入境手续“一站式办结、免登轮检查”等便捷举措。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 熊李力:武汉这种货运客运量的突破和多式联运的融合是分不开的,它以一种交通方式转换到另一种交通方式,能够以最快的速度、以最小的成本、最低的时间消耗来完成这种交通方式的转化。
发力多式联运,湖北枢纽能级持续提升。7月,首趟“中吉乌”铁公多式联运国际班列从武汉始发,打开湖北货物进入亚欧大陆的物流新通道;就在本周,荆州港盐卡港区开通了日韩直航航线,成为长江最上游的对外开放港口。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 熊李力:从武汉港到天河机场到花湖机场,我们可以看到江海联运、空水联运、空铁联运,进一步强化了武汉作为长江中游物流中心、湖北作为中部战略支点的地位。(建议下一步)建立协同机制,让巨头抱团,针对不同货物推出特色性的一条龙服务,吸引更多企业选择湖北和武汉的运输通道。
(长江云新闻记者 胡禹 杜瑞雪 张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