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荆楚大交通 | 一路串景 红色村落人气旺

长江云新闻  2025-08-28 21:30:02
分享到:

黄冈红安:一路串景 红色村落人气旺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望来路,战争的硝烟已经远去。展望前方,伟大抗战精神光芒如炬。红安是闻名全国的将军县,当地交通运输部门依靠红色资源丰富,为旅游公路发挥效益当好先行。

正值暑假,在红安县高桥镇程河村委会,71岁的回乡退休教授詹学易,正在教村里的“小小讲解员”唱红歌、讲红色故事。

黄冈红安县“小小讲解员” 马梓怡:他们都很厉害,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湖北艺术职业学院退休教授 詹学易:红安的红色资源不少,所以我们就组建了这样一个小小红色讲解员的队伍。用童声讲党史,鲜活稚嫩,讲解形式别开生面。

程河村是电视剧《亮剑》李云龙原型王近山中将的诞生地,近年来,村里依托红色资源优势,在多彩旅游路的助推下,让红色村落人气旺。

湖北艺术职业学院退休教授 詹学易:包括三位中将的故居在内的景点已经有接近20个,我们这些小小红色讲解员们就活跃在这些景区当中,年接待的游客量应该是在30万人上下。

便利的交通,让红色资源活了起来,对当地的产业也带动明显。在瑞沣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村民种植的2000亩红薯长势良好。在当地交通运输部门的帮助下,3.29公里的产业园区路已修通,5米宽的公路修进了种植基地,物流运输成本降低近三成。

黄冈红安县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 陈全波:自2024年末,全县共建成农村公路2907公里,升级改造230公里将军故居路,改扩建通村主干道1100余公里,打造104公里多彩旅游路。

黄冈武穴:高垴村的美丽蝶变

武穴市四望镇高垴村是湖北美丽乡村示范村,村民们依靠产业发展走上了致富路。在村子池塘边,承载着特殊历史记忆的“双思亭”引人注目,它是高垴村红色历史的见证者。

1938年秋,武汉会战烽火烧至武穴田家镇要塞。日军第6师团以搜索共产党员张三弟为名,对高垴村施放毒气,并实施了血淋淋的屠杀,全村356人被屠戮239人。

黄冈武穴市高垴村党支部书记 张春贵:我们整个高垴村的群众都不肯交出(张三弟),他们(日军)就大开杀戒。

为激励后辈勿忘历史,村里建了“双思亭”和麻地沟红色纪念园。如今,随着交通条件改善,村里的红色旅游也火了起来。村民们将老房子改造成民宿,还推出特色餐饮,打造特色鲜明的农家乐。

游客 叶女士:我们几个闺蜜带娃一起,来这个地方还是挺不错的。

民宿望山别院负责人 张丽芬:近几年我发现我们高垴村发展得都挺好的,然后也想留在家乡,为家乡出一份力,也可以带动我们周边的村民进行一些就业,最高峰的时候二十几桌都是有的。

除了旅游,高垴村还以金丝皇菊为切入口,持续延伸菊花产业链,开发菊花糕点、菊花酒等多种产品,并大力做大花果茶基地,做优电子商务。

黄冈武穴市高垴村党支部书记 张春贵:像我们的金丝皇菊、油茶、蜂蜜,老百姓的东西,我们也经过电商销售,去年产值100多万元。

黄石阳新:道路直达 带动红色景点研学热

昔日硝烟处,今日展新颜。黄石阳新依托日益畅通的现代化路网,把半壁山古战场纪念馆发展为融合红色旅游与研学教育的3A级景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让革命精神在新一代中得到传承和弘扬。

长江之畔,黄石阳新县半壁山巍然矗立。在半壁山古战场纪念馆,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参观游览,一张张珍贵的历史图片,记录着伟大的抗战精神。

学生 余明锐:中国守军顽强抵抗,这种伟大的抗战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

近年来,阳新交通运输部门围绕畅通红色景点,打造红色旅游路,让游客在历史的回响中接受红色精神的无声浸润。

黄石阳新县半壁山管理区党委副书记 汪顺艳:现在每年来的游客应该也有二三十万人,特别是学生研学的比较多。

如今,在仙岛湖畔,王平上将纪念园扩园改造如火如荼。新铺的1.5公里沥青路将纪念园与仙岛湖景区相连,形成了一条新的红色旅游线路。在富池镇王曙村,当年的红色渡口也焕发新生,道路拓宽、候船室重建与纪念建筑落成,吸引众多游客慕名前来打卡。今年上半年,阳新红色旅游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65%,其中青少年研学团队占比逾四成,红色旅游正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也让革命精神在新一代中得到传承和弘扬。

宜昌夷陵:一条高速公路 打开尘封抗战记忆

2014年底通车的宜巴高速,连接宜昌至恩施巴东,是国家高速大动脉——沪蓉高速公路最后通车的一段。2010年在修路过程中,部分抗战将士遗骸及旧碑残片被发现,如今这段尘封多年的抗战记忆逐渐进入公众视线。

宜巴高速桥下,苍松翠柏掩映的宜昌夷陵南边抗日将士陵园庄严肃穆,这里在抗战时期是野战医院,有3000多具抗日将士在此长眠。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湖北交投宜昌运营公司的志愿者在此献花、祭奠。

湖北交投宜昌运营公司三峡大瀑布收费管理所负责人 张霞:先烈们为家国人民毅然赴汤蹈火,用滚烫的热血和宝贵的生命铺就了我们今日脚下的和平之路。

宜昌夷陵区张家口村党支部书记 张长慧:如果说不修宜巴高速,这段历史还是被尘封的,也告慰了当年牺牲的很多将士,中国有今天也离不开他们当年的牺牲奉献。

从宜巴高速经三峡大瀑布收费站到陵园仅10分钟车程,目前,宜巴高速日均车流量达到2.6万台,高速经营单位强化路地共建,与张家口村共同推介当地红色旅游文化。陵园旁,村史馆拔地而起,村民自办的农家乐、茶社等渐次开张,红色故事正转化为振兴动能。

游客 张女士:亲眼看到以后觉得很震撼!100多年前,先人们为了建造铁路付出了很多努力。

随着宜巴高速、宜兴大道通车,大巴车能直达陵园,到村里的旅游团队络绎不绝。

宜昌夷陵区张家口村党支部书记 张长慧:像兴山、神农架,很多游客从宜巴高速过,从我们的三峡大瀑布路口下去,到我们的村上来,其实我们村庄本身有很多小景点,差不多每年(吸引)10万人。

恩施建始:昔日抗战通道 “变身”纳凉经济带

全长3435公里的209国道,途经内蒙古、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6个省份。其中107公里湖北恩施段山路崎岖,然而在抗战期间,这是唯一一条通往恩施大后方的生命线,如今这条路经过多次改扩建,已成为当地重要的旅游产业路。

夏日炎炎,在海拔1300多米的恩施建始县茅田乡太和街太和康养接待中心,武汉游客周英会和往年一样约着好友在这里康养避暑。

武汉游客 周英会:在花坪住了一个月,在这里住了三四天。

自驾上山避暑纳凉,209国道是必经之路。如今,经过多次改造,公路越修越宽,颜值也不断提升。1938年,武汉沦陷后,湖北省政府西迁恩施,当时这条施巴公路,转运了大量抗战物资、机关档案及民生物资。

恩施建始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总工程师 沈和平:2020年改造的过程中,在路边发现的两个纪念碑,纪念碑记载了修建的过程。施巴公路原来是一条简易的公路,修建之初只有3米5宽,建国以后经过了4次大的改造,路基宽度达到了8米5,路面宽度达到了7.5米。

80多年风雨侵蚀,碑上筑路者的名字仍清晰可辨。如今,昔日的抗战动脉,已蜕变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产业前沿。目前,在长岭岗、茅田等地,有千余家民宿建在209国道两边,日均接待游客突破5000人次。

恩施建始县太和康养接待中心负责人 宋召军:生意还可以,一年比一年都还好一些。像今年我们整个都是爆满的,今年上半年大约(收入)二三十万块钱。

目前,当地交通部门聚焦纳凉经济,修建了景区环线、绕镇公路,将产业路直接延伸至景区门口。在209国道沿线的集镇段,还增设了12处观景平台和11个配备充电桩的自驾营地,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长江云新闻记者 许可

红安台 阮景明 武穴台 刘维 阳新台 孟庆紫 夷陵台 陈嵩 建始台 颜龙 嘉鱼台 雷威

责任编辑 吴松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