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驼队”驰骋欧亚!“中国经济光明论”专场宣讲活动聚焦枢纽经济
一列列中欧班列如同“钢铁驼队”,从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东西湖区)驶出,贯通欧亚,成为湖北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的生动注脚。8月27日,由省委宣传部指导,省委讲师团、市委讲师团、东西湖区委宣传部共同举办的“大思政课”宣传宣讲之“中国经济光明论”枢纽经济专场活动,在武汉东西湖区汉欧国际物流园举行。活动通过实地参观、企业宣讲和专家解读,生动展现了湖北依托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蓬勃态势与光明前景。
与会代表参观了中铁联集武汉中心站和汉欧国际物流园。作为中欧班列(武汉)的始发地和核心运营平台,这里作业繁忙而有序,智慧场站管理系统实现集装箱动态全程可视、智能调度。中铁联集武汉中心站市场营销部营销主管姚力介绍了中欧班列(武汉)的调车、装车流程等,汉欧国际园区公司营运操作部副部长胡明皓讲解了国际货物分拨、冷链仓储等配套服务等,大家边参观边了解,直观感受到“枢纽”的效率与活力。
铁联集武汉中心站市场营销部营销主管姚力(左)汉欧国际园区公司营运操作部副部长胡明皓(右)随车讲解
现场宣讲环节,三位来自枢纽建设一线的企业代表分享实践故事。
以枢纽之能,筑支点之基
“一列列满载‘湖北造’、‘中国造’的班列驰骋欧亚,一箱箱全球优品经枢纽进入中国市场。繁忙的‘钢铁驼队’是开放的信使。”中铁联集武汉中心站市场部经理陈林以《以枢纽之能,拓转化之路,筑支点之基——武汉中心站勇担使命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为题,分享了分享企业扎根临空港经开区,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武汉中心站占地面积1019亩,于2010年8月投入运营,现场站共有4条铁路装卸作业线,6台龙门吊,具备年办理集装箱能力80万TEU,海关监管区作业国际班列能力2000列/年。中心站无缝衔接阳逻国际港,创新“江海直达+铁水联运”模式。现已开通“日本—武汉—欧洲”“日本—武汉—蒙古”联运班列,正着力构建欧亚双向互通、高效规模、低成本的铁海联运大通道。
“钢铁驼队”跑出开放加速度
“这边有来自俄罗斯的食用油、蜂蜜、面粉和甜点,来自法国的红酒……”宣讲现场,汉欧国际市场营销部部长、汉欧德国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李洁向大家展示了通过中欧班列直接从国外运回的产品。
中欧班列(武汉)以东西湖区吴家山铁路中心站为起点,58条跨境线路贯通欧亚,覆盖40国120城,串联起德国杜伊斯堡、汉堡,波兰马拉舍维奇,匈牙利布达佩斯,俄罗斯莫斯科等国际物流核心节点。2023、2024年,中欧班列(武汉)发运量连续两年突破千列大关,承运货物品类超千种。李洁以“七线并行、四向齐发”的网络布局为例,介绍班列如何打通日韩—武汉—欧洲、中蒙俄经济走廊等国际通道,助推“湖北造”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走向世界,也把俄罗斯的木材、法国的葡萄酒带回中国。
一根木材的“双循环”旅程
“从西伯利亚的原始森林,到武汉临空港的智慧仓库;从跨境电商的线上货架,到千家万户的美好家居——近七十年来,每一根木材的流转,都承载着我们扎根湖北、服务国家战略的初心与行动。”福汉木业董事会办公室主任彭肖筱以一段木材的“旅程”为引,分享了福汉木业与武汉这座城市共生共荣的故事。
彭肖筱透露,今年上半年,福汉木业依托汉欧班列始发优势,福汉木业俄罗斯园区上半年实现木材回运5.49万方;企业打造的“云联楚材”湖北省木材供应链平台上半年交易额已突破45亿元,获批全国首批、省内首家原木期货交割库资质,并于今年7月完成首单正式交割;稳步推进泛家居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
专家点睛:从“通道”到“枢纽”
武汉轻工大学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学院院长吕丹教授从微观、中观、宏观和辩证四个维度,分析了武汉临空港经开区探索从“通道经济”迈向“枢纽经济”的创新实践。
吕丹指出,湖北正处于“枢纽地位重塑”的历史性时期,通过打造“九州通衢”(物理联通)、推动“九州通商”(贸易畅通)、促进“九州通融”(规则融通),正构建起“支撑中部、辐射全国、联通世界”的开放新格局。她强调,湖北的实践充分证明,只要发挥“交通枢纽”优势,拓展“经济枢纽”功能,必将完成从“国内大循环节点”向“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的历史性跨越,这是“中国经济光明论”最生动的湖北实践。
在互动环节,企业代表与专家就如何进一步强化湖北构建“双循环枢纽”的核心竞争优势、政府如何在推动“内外贸一体化”中精准发力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长江云新闻记者 王雨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