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嘉鱼:绿色先行答卷上的“代表行动”足迹——渡普镇人大代表行动观察
当“聚力支点建设”的号角响彻荆楚时,咸宁市嘉鱼县渡普镇的人大代表们,正以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诠释担当。
在这片致力于打造武汉都市圈城乡统筹绿色发展先行区的热土上,镇人大主席团精准落子,将法定职责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劲动能——从庄严的会议厅内民生实事的精准票决,到田间地头、企业车间里“四进”身影的穿梭忙碌;从“代表讲堂”里政策与民意的双向奔赴,到“人民议事厅”中“幸福食堂”飘散的暖心饭香……这是一幅制度优势对接基层实践的生动图景。
渡普实践深刻印证:代表履职的每一次躬身力行,都在为高质量发展的壮阔画卷添彩增色。时代呼唤担当,绿色孕育希望。渡普镇人大代表的行动足迹,正汇聚成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澎湃力量。
法定会议定航向 票决实事立标杆
开年之初,渡普镇人大主席团便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紧锣密鼓启动法定议程。第一次主席团会议专题聚焦,精心研究部署镇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的各项筹备工作,确保程序严谨、环节周密。
大会胜利闭幕后,主席团迅速行动,于第二次专题会议上,旗帜鲜明地将“聚力支点建设·助力打造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确定为全年代表行动的轴心任务。伴随一份沉甸甸的《渡普镇人大主席团关于开展“聚力支点建设・助力打造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代表行动实施方案》的审议通过与正式印发,行动蓝图豁然开朗——目标清晰、任务具体、路径明确、考核有力,成功构筑起“党委坚强领导、人大主动主导、代表积极主体”三位一体、协同高效的工作格局。
此后,主席团会议步入常态化轨道,定期研判行动进展,实时部署阶段重点,有效疏通梗阻难题,成为代表行动行稳致远的“定盘星”。尤为关键的是渡普镇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的胜利召开。
本次大会最具标志性的成果,在于依法依规运用重大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这一创新实践。全体代表以高度的责任感,郑重投下选票,最终票决产生三项关乎渡普长远发展与民生福祉的重点项目,为其赋予了坚实的法定效力:一是聚焦农业转型升级,“两虾一稻”万亩示范基地标准化改造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亿元,旨在提升产业质效;二是瞄准食品加工链条延伸,计划投资1.15亿元的湖北美肴速冻食品加工项目蓄势待发;三是整合资源提升效能,计划总投资达3亿元的湖北牧之星牛羊肉食品加工及蔬菜配送项目蓝图已绘就。
这三项重大工程的依法确立,不仅为渡普镇新一年度的发展锚定了方向,更以法定形式凝聚了全镇共识,为“代表行动”服务大局提供了精准靶心与强有力的制度支撑。
四进一线解难题 服务全域显担当
行动的生命力在于下沉一线、服务大局。渡普镇人大主席团科学统筹全镇93名市、县、镇三级人大代表资源,打破层级界限,创新性地依据地域相邻、活动便利的原则,将其混合编组为5个代表小组,并进一步细化为9支精干小分队。
此举有效实现了人大力量的“精准滴灌”与履职服务的“全域覆盖”,让代表身影活跃在渡普发展的每一个关键节点。
万丈高楼,根基为先。渡普镇人大将代表履职能力建设置于前端,制定并严格落实全覆盖培训计划。培训内容紧扣时代脉搏与国家大政方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筑牢纪律防线,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指明方向,省、市、县重大战略部署锚定坐标。
培训形式不拘一格:既有聚焦理论的专题讲座深化认知,也有碰撞思想的交流研讨启迪智慧,更组织代表深入项目现场和生产一线实地研学,让抽象政策在具体实践中具象化。通过系统化、沉浸式的学习,代表们的纪律规矩意识显著增强,政治站位持续提升,依法履职的底气与能力得到全面锤炼,“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进”,是渡普代表行动最鲜明的实践载体和最活跃的履职场景。各小组依托遍布全镇的“代表之家”和“代表联络站”阵地,将足迹深深印刻在企业车间、项目工地、乡村沃野和群众身边。
进企业,纾困解难促发展。3月19日,第五代表小组深入湖北中楚弘、普洛佳(咸宁)等企业生产一线,细致排查安全生产隐患,精准对接用工需求。市人大代表张砚(湖北奥瑞金)更是在调研现场敏锐捕捉商机,当场牵线搭桥,有效促成了湖北奥瑞金与中楚弘的合作意向,展现了代表服务经济的实效。
进工地,护航民生保安全。第一代表小组紧盯浔味嘉鱼园区181米排水渠的汛期脱坡隐患,积极推动,促成镇政府投入约100万元专项资金。3月,防护工程全面启动,通过加固、衬砌等工艺根治顽疾。5月中旬,工程胜利竣工,显著提升了区域防灾减灾能力,附近群众交口称赞,成为代表监督推动民生改善的生动注脚。
进乡村,问计产业助振兴。第四代表小组于4月8日走进蒲圻湖村生机勃勃的竹荪种植基地。他们深入田间地头,细致探寻该村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核心,通过“田间课堂”等实用技术培训,成功将竹荪种植面积扩展至160亩、年产值突破500万元,并带动30余户村民户均年增收超2万元。代表们将目光投向长远,承诺通过持续回访、专题问询等方式紧密跟踪服务,为特色产业发展架好振兴“连心桥”。
进代表家站,连通民心解民忧。每月15日,是渡普镇雷打不动的“代表接待选民日”。在大路铺等代表家站里,代表们与选民面对面、心贴心,选民集中反映的“低压裸线安全隐患”问题,引起了代表们的高度警觉。代表们立即行动,实地勘察、详尽记录、深入分析,最终形成专项建议提交督办,使这一悬在群众头顶的安全隐患得到切实重视与回应,生动践行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心系民生,步履不停。上半年,渡普镇各级人大代表累计开展各类集中培训、专项视察、实地调研、入户走访活动27场次,收集整理涉及道路、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民生问题与宝贵建议25条,真正将履职的触角延伸至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让社情民意直通决策殿堂。
特色平台凝共识 民生关切有回响
渡普镇人大深谙平台建设是拓展民主渠道、深化基层实践的基石。主席团精心谋划,着力打造并做实两大特色平台——“代表讲堂”与“人民议事厅”,使其成为凝聚发展共识、回应民生关切的强有力载体。
“代表讲堂”被赋予新内涵,焕发新活力。镇人大主席团及各联络站紧扣“支点建设”与“绿色发展”时代主题,让讲堂走出传统会场,灵活嵌入居民社区、企业厂房、中小学校,实现零距离传播。
讲授形式丰富多样:政策解读传递权威声音,案例分享解析成功实践,互动问答直面群众疑惑,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发展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配套开展的24场“村湾夜话”,代表们深入农家院落,利用夜晚闲暇时光,用乡音俚语普及防溺水、防诈骗、安全生产等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安全知识,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为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6月24日,县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邓卫东专程深入渡普镇烟墩村“代表讲堂”,以“筑牢政治思想防线 锲而不舍抓作风建设”为主题,为基层党员干部讲授了一堂深刻的专题党课,进一步拧紧了思想“总开关”。
这一系列举措,使“代表讲堂”真正成为联系群众、凝聚共识、推动政策落地生根、促进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的重要阵地。
“人民议事厅”在试点基础上稳步扩面。继大路铺村成功探索后,4月2日,蒲圻湖村“人民议事厅”正式揭牌运行。议事厅聚焦关乎村民切身利益的核心议题——竹荪产业可持续发展与人居环境长效管护,严格遵循“收集议题、确定议题、议前调研、协商议事、公开结果、监督落实”的“六步议事”闭环机制,确保议事规范、决策科学、落地有声。
其中,议事厅创新性地将目光聚焦农村养老这一“急难愁盼”问题,在镇人大、镇党委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探索“幸福食堂”试点。
自5月12日起,蒲圻湖村为村里符合条件的12位70岁以上老人提供为期2个月的免费午餐服务,暖胃更暖心。更值得期待的是,试点正积极探索建立阶梯式收费机制与“政府适当补贴+村集体经济支持+驻村工作队帮扶”的多元成本共担模式,旨在破解农村养老助餐服务可持续运营的难题,确保“幸福食堂”长久飘香。
这一从养老“小切口”入手,撬动民生福祉“大提升”的创新实践,为渡普全镇乃至更广区域探索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样本,生动彰显了基层民主协商在破解民生难题中的强大生命力。
记者皮道琦 通讯员毛凌云
一审:李浩
二审:熊熙
终审:陈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