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重回1938!苏联援华航空队手绘作战图首次公布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回望来路,战争的硝烟已经远去
展望前方,伟大抗战精神光芒如炬
档案,见证历史,更传承精神
今起,本台推出系列报道
《档案里的抗战故事》
聆听档案深处的历史回响
感受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
今天
我们通过一份首次对外公布的
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手绘作战图
重回1938年的武汉
△布拉戈维申斯基手绘“531”空战作战示意图(俄罗斯联邦军事档案馆提供)
档案守护人 湖北省档案馆宣传处副处长 吴华:“这是一张1938年由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飞行员布拉戈维申斯基手绘的作战示意图,它清晰地还原了武汉上空那场惊心动魄的“531”大空战。”
包括这张手绘图在内的19件珍贵史料
是湖北省档案馆
从俄罗斯联邦军事档案馆复制
或从俄罗斯友人处征集而来的
它们如同散落的历史拼图
还原了87年前那场关乎民族存亡的战争
档案守护人 湖北省档案馆宣传处副处长 吴华:“蓝笔勾画的是中国空军和苏联航空志愿队联合编队,共6个战斗机群49架战机,红笔勾画的是日本海军航空队,共3个战斗机群,出动了39架战斗机和轰炸机,这个地方就是武汉三镇。拦截日机的大概位置在今天阳逻、索子河一带上空。这次空战持续了半个多小时,共击落日机14架。”
1937年12月,南京失守后
武汉成为抗战指挥中心
日军派遣大批飞机轮番轰炸
1938年1月
苏联志愿航空队一百多人
驾驶飞机抵达武汉
年轻的中国空军与苏联航空队密切配合
取得了“429”“531”等多次空战胜利
原中国驻苏联、驻俄罗斯使馆副武官 原北京航空联谊会代理秘书长王常福:“每一次战斗布拉戈维申斯基第一个起飞,有一次因为咱们的情报晚了,他穿着拖鞋、大裤衩子就上了飞机,不光是勇敢,还有智谋。”
△部分完成“X计划”的苏联志愿航空队员合影,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来华参加了对日作战
1985年,布拉戈维申斯基等
多位苏联志愿航空队老队员到访武汉
和当年的队友们重聚
照片中间这位叫吴鼎臣
中国第一代抗日飞行员
1938年的空战也是他一生不能磨灭的记忆
△1985年,苏联志愿航空队老战士布拉戈维申斯基(左二)、普希金(右一)、费道洛夫(右二)来华访问,和中国空安老战士吴鼎臣(中)的合影。吴鼎臣(1915年-2012年)出生江苏涟水县,中国第一代抗日飞行员。解放前夕,加 入解放军,后转业到中央水电第八局工作,被单位派往武汉参与大型工程项目的建设;晚年生活在湖北监利。
中国第一代抗日飞行员吴鼎臣(录音采访):“4月29日这天是日本天皇的生日,那天我跟陈怀民两个人都是跟着大队长僚机 ,子弹一枪打中了油箱 ,油箱轰的一下整个起火,我脸被烧了,一看飞机起火了不对头了,我就把这个飞机驾驶杆往前面一推,这个飞机往下栽往上一个离心力,我就甩出来了。陈怀民怎么牺牲的呢?地面人员就望远镜一看,一个中国的飞机跟那个日本飞机撞了,俄罗斯的人死了一个伤了一个,中苏联合航空队就是两死两伤的代价,打掉日本21架飞机的纪录。”
陈怀民牺牲于
武汉青山镇与天兴洲的长江之间
1个多月后
英雄的遗体才从江中被找到
陈怀民侄子 陈德:“这个日记本就是陈怀民随身带的日记本,里面还有血迹,里面写得非常清楚,他可能就很难回来了。陈怀民在世的时候也跟我父亲经常说,‘如果我死了,希望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继续参加抗日,直到把日本军国主义赶出中国。’ ”
△1938年,武汉“429”空战陈怀民与敌机同归于尽,照片中是他生前随身携带的日记本
烽火硝烟早已散尽
今日的武汉
陈怀民路烟火升腾
当年中苏联合航空队起降的王家墩机场
变身为城市公园
29名苏联志愿队飞行员
长眠在汉口解放公园
与这片他们曾为之浴血奋战的土地
融为一体
陈怀民侄子 陈德:“每次到陈怀民路,看到人们的生活安宁,我也在沉思,为这个国家做的贡献,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
江汉大学副校长 江汉大学武汉抗战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李卫东:“除了我们经常所说的国际主义的精神以外,还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种观念。在民族大义面前,一批鲜活的生命有着满腔的爱国热忱,保卫整个民族、保卫国家的时候,我想这是真正的大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