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天门:“敢生”与“安居”的破题 | 蹲点天门:谁在“托举”生育?

长江云新闻  2025-08-24 22:09:23
分享到:

数字或许是冰冷的,只有走进一个个家庭,才能感知温度。我们的记者深入天门,从产房、企业到社区,尝试探究天门“愿意生”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一起来看记者的蹲点调查。

记者你家里有几个娃?

市民:一个。

市民:两个,有个伴嘛。

市民:小孩有个伴也挺好的。

市民:两个孩子,家里面更热闹。

市民:两个小孩。

市民:我已经有三个孙子了!

市民:三个。

记者:真的假的?

市民:真的。

记者:为什么愿意多生娃?

市民:现在天门的政策对于生孩子的补贴还是力度好大。

市民:生二胎有假期延长、生育补贴。

市民多生小孩家庭也美满,整个天门也会越来越旺。

最能感受生娃热情的现场在哪儿?当然是医院!蹲点的第一站,我们选择了这里。

记者 吴彤:一大早,这个电梯里面的人还是挺多的。一进到这个电梯就可以看到“人多多,福多多”的鼓励生育的标语。今天我们的目的地就是16楼的产房

护士:这个就是你签一个申请产假补助承诺书,这个产假补助4200元会打到你的账上的。有什么疑问吗?

产妇:没有。

护士:慢点写,别着急。

天门的育儿补贴,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直发个人。为了让政策兑现更方便,医院还专门设置了“鼓励生育一站式服务”工作站。

记者 吴彤:在这间特殊的办公室里,我们可以看到穿着不同制服的工作人员坐在这里,有穿着护士服的,有穿着公安制服的,还有穿着银行制服的工作人员都在这里办公,这就意味着产妇和家属们可以不用出医院,在这里一站式办齐所有的业务。

一个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一个户口簿,一个生育红包、一张购房认购券、一张生育补贴银行卡,这是天门给产妇和新生儿的“出院礼包”。在产科,我们碰到了正在床边给产妇办理业务的银行工作人员。

银行工作人员:一次性生育补助加产假补助,然后加分娩补助,加起来是6500元,都是打在这卡上。一般差不多出院的时候6500元就已经到账了。

定制的银行卡,上面印着三胎家庭的卡通人物,右上角写着“生育荣誉卡”。天门规定,这张银行卡只能登记在产妇名下,手握这份 “专属福利”,产妇们感觉到更多的,是被重视、被尊重。

产妇 陈梦思:小孩生出来就自带口粮,自带银行卡。哪个生的哪个得,给母亲,生孩子她肯定是一心为孩子。

产妇 刘格:就是鼓励生二胎,生了二胎就是一件非常荣誉的事情。

记者 吴彤:宝爸,这个卡只能登记母亲的名字,这个您有意见吗?

产妇刘格的老公:没有,我们家所有卡都是她的名字。

采访中,我们注意到,护士站和每间病房都摆放着一束束鲜花。

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护士 叶亚明:这是我们自己记录送花的本子。祝你早日康复,宝宝健康成长。

产妇:很开心,这是收到的第一束花。

从专属的现金补贴,到充满情绪价值的鲜花,除了这些,还能给些什么?我们来到天门市卫健委,继续寻找答案。

天门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 汪会兵:群众有生育顾虑,主要是因为生育成本高、养不起,第二教育成本高、读不起,还有住房成本高、买不起这三个情况。我们天门的(鼓励生育)政策就是针对怎样搬走这三座大山来制定的。

新成立的“生育工作办公室”里,成捆的资料、问卷堆成了山,记录着天门17万母亲的真切需求。有了这份民意的收集,天门的鼓励生育政策不断升级,从“五条措施”到“七条意见”,再到“新七条意见”,政策的靶向更加精准。而天门人也用“身体力行”作出了回应。

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护士长 赵玉梅:原来时候就说,今天有一个三胎的,大家伙都很稀奇。现在天天都有三胎的了。我们的19楼还准备再扩建一层。

走出产房,终究要回归职场,是继续“生孩子”还是“保住饭碗”,这个困扰职业女性的难题,在天门有着不一样的解题方式。

湖北庄品健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人事行政经理 董琴:7月份(补贴)101个孩子。

记者:你们总共员工有多少?

湖北庄品健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人事行政经理 董琴:总员工的话,我们整个集团有大概300多号人。

记者:300人你们发了100多个孩子?

湖北庄品健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人事行政经理 董琴:对,二胎三胎也有嘛。

董琴,是天门一家企业的HR,自己也是一位二胎妈妈。对于关爱女职工,她任职的这家民营企业,甚至比政府行动得更早。前年开始,老板就给0到14岁的员工子女发钱,三年发了118万元。

湖北庄品健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人事行政经理 董琴:我的两个小孩,是可以领到(每月)2500块钱的育儿补贴,作为公司的人事来讲的话,我招人也更有底气,别人说你们公司的福利还有这样子的。

年轻人不断加入,公司负责人预测这笔“育儿开支”未来会越来越多,但他乐于见到这样的结果,原因有点“出人意料”。

湖北庄品健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吴志雄:我们企业做大米的。都不生孩子,如果说人口一直这样往下走,以后米都没人吃了,我还卖什么米呢?

从产检免费到产假补贴,从社区托育到职场支持,当生育被整个社会共同托举,年轻人的选择自然会更加从容。事实上,通过几天的走访,我们发现:生孩子,并不是人口回升的唯一原因。在新开发的北湖片区,房子还在不停地盖,这是人口持续流入的一个重要信号。

看房夫妻:这个房间如果做主卧的话,如果要生小宝宝,旁边放个婴儿床。

记者:你们是准备要孩子?

看房夫妻:准备要二胎了。对面有一个北湖小学,这边都可以看到。私立的话有华斯达(学校),实验初中、实验高中都在那边。

走过天门,我发现,这儿的人,很多都是以前在外打工的、办厂的,短短两年时间,天门回来了小两万人。为什么愿意回来?我想光靠政策喊话是远远不够的。人愿生孩子,是相信日子会越来越好,而人愿留下来,是知道,这里能够托举起,一个家!

(长江云新闻记者 吴彤 林中杰 姚涛 刘莉 天门台 彭海军 通讯员 熊文婷 江文驰 胡擎宇 )

责任编辑 李小涵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