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臂小伙”江剑考公圆梦:留在武汉,感觉这里像家
近日,安徽“独臂青年”江剑的励志故事引发网友广泛关注,他曾投递数百份简历,却屡遭拒绝,但他始终以积极乐观的姿态直面生活的挑战,如今终于考上武汉基层公务员。不少网友评论:“太励志了!”“优秀的人在哪里都会优秀!”8月14日上午,长江云新闻记者联系上“独臂青年”江剑,他坚定表示:“我出身基层,未来也要扎根基层、服务基层。”
初入基层:踏实耕耘,开启新程
江剑入职武汉市蔡甸区张湾街道办事处已满一个月了,目前主要负责党建和文旅相关工作。初来乍到的他,正慢慢适应基层工作的节奏与强度。当下,推进一个动物园项目是他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他全身心投入。“这几天都在为这事出差,今天上午刚回到武汉。街道的工作任务确实比较繁杂,但我现在感觉很踏实。”江剑说。
江剑的基层情结,早在2022年中南财经政法本科毕业典礼上就埋下了种子。那天,校长提及一位在基层因公殉职的师兄时潸然泪下,现场的江剑深受触动:“我真切感受到了基层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了到人民群众需要的地方去的想法。”
这份信念,还源于日常积累的温暖。大学四年,江剑常去残联做志愿者,在那里收获了许多帮助。“社会上还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我想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比起从事财务专业工作,我觉得这样的人生更有意义。”
不仅如此,江剑在四年前就登记了人体捐献,“人这一生很短暂,不管做小事还是大事,能帮到别人、为社会做贡献就好。”江剑说。
如今扎根基层,江剑的日常充实而具体。他隔三岔五就去农户家走访,了解他们的生活需求和困难,推动防蚊灭蚊工作落地,为村民创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跟进动物园项目实施,确保项目顺利推进……“能在街道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特别开心。”他说。
求职受挫:冲破阴霾,坚守初心
2000年出生于安徽黄山乡村的江剑,8岁时因车祸失去右臂。但命运的考验未阻挡他前行的脚步,他以总分633分、数学143分的优异成绩考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系,后顺利完成本硕连读。然而,学业的成功并未让求职之路一帆风顺。
从本科到研究生,江剑的求职“足迹”遍布智联招聘、企业官网、线下宣讲会,累计投递500多份简历、参加100多场面试。但不少企业因他右上肢残缺而违约,更多简历直接石沉大海。“那段时间对我来说确实很艰难,但我没气馁,而是找准政策解决就业问题。”江剑说。
公务员考试跟高考一样公平公正,江剑深有体会。“考公看重应试能力和履职能力,体检标准也有明文规定。”他坦言,读本科时还没有残疾人就业定向政策,“现在有了这些政策,说明社会包容性在不断增加”。
2025年,江剑在湖北省选调生考试中脱颖而出,被分配至武汉市蔡甸区张湾街道办事处。其实,他此前曾通过了湖北省、贵州省事业编残疾人定向考试,但两次机会都主动放弃。“有一些人可能比我更需要这些定向岗位,我能通过正常招募上岸,没必要占用残障人士名额。”更重要的是,他心中早已锚定方向:“我更想去基层工作,觉得基层更有意义。”
对于正经历求职挫败的残障同龄人,江剑分享了自己的感悟:“社会在向包容发展,别困在当下,要积蓄力量等机会。我们都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渴望,要有不怕试错的心态。”他想起电影《小小的我》里的残障主人公,“接受不能改变的,尝试改变能改变的。挫折总会有,但调整心态,总能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情定武汉:第二故乡,温暖相伴
“武汉对我最大的善意,是把我当‘普通人’。”谈及留在武汉的原因,江剑首先想起了在武汉市洪山科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实习经历。“他们给我分配的工作和正常员工一样,更重要的是,我的工作成果和努力得到了尊重。”这种平等的认可,让他格外珍视。
七年求学时光,更让武汉成了他的“第二故乡”。“待得太久,感情太深了。”江剑笑着说,老师的关怀、朋友的陪伴,让他在这座城市始终有“像在家一样”的温暖。
“独臂小伙”江剑的故事犹如一束耀眼的光芒,不仅照亮了无数残障人士前行的道路,更让我们见证了一个坚韧灵魂在逆境中绽放出的绚烂光彩。坚信在未来,他必将在基层的广阔天地中持续发光发热,为武汉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长江云新闻记者 谢雅静 张文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