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阳新:民生温度计 刻度在“用心”
“路平了,心顺了;水畅了,心安了;家净了,心亮了……”在黄石市阳新县龙港镇,群众口中的这些“小变化”,串联起了民生幸福的“大图景”。
龙港镇党委始终坚持站稳人民立场,以“为人民造福”为最大政绩,跳出“形象工程”的迷思,拒绝“三拍决策”的浮躁,从群众身边的小事着手,以“细致、精致、别致、极致”的用心,把民生工程做成“暖心工程”,让民生工程从纸面承诺变成群众心头的实在暖意。
每到汛期,沟渠堵塞引发的洪涝灾害,是群众最犯愁的事。龙港镇没有盲目挖深拓宽,而是带着“细致”的劲头逐段排查:哪些沟渠淤泥最厚?哪处堤坝需要加固?积极开展河道清淤工程,清理杂物,加固堤坝,理顺排水系统。“以前下雨怕淹房,现在看着水顺着渠稳稳流走,心里踏实!”岩泉村村民陈大叔的话里满是安心。
不搞“面子工程”,只解“心头之忧”,这条畅通的沟渠,流走了汛期的担忧,流来了群众的信任。
“垃圾乱堆、杂物占道,夏天蚊子嗡嗡叫。”这是清洁家园行动前,龙港镇部分村巷的真实写照。龙港镇党委没有依赖“突击整治”,而是用“精致”的措施长效治理。通过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发动群众参与,划分“责任区”,推行“积分制”,评比“清洁户”,在房前屋后增植扩绿,开展“三边三化”工程等举措,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如今,乱堆的杂物不见了,散落的垃圾消失了,村民们主动打扫门前卫生,“自家门口变美了,住着也舒坦。”这份“家门口的整洁”,让宜居不再是口号,而是触手可及的日常。
“退休后没事干,在家闷得慌。”这是不少老人的困扰。龙港镇经过调研考察,巧借闲置房屋资源,把原便民服务中心旧址改造成老年大学,用“别致”巧思升级服务。通过增设书画室、舞蹈房,开起演唱会,办起乐器培训班,邀请志愿者来讲健康知识……让退休老人有“去”更有“趣”。“在这里能学东西、交朋友,一天过得充实得很。”老人们的笑容里,藏着“老有所乐”的幸福,更映着对晚年生活的用心。
“想锻炼没地方去,器材少还老旧。”这曾是群众对健身的迫切期盼。龙港镇没有贪大求洋建“豪华场馆”,而是用“极致”标准打造实用设施。在全民健身中心配齐羽毛球场、排球场、篮球场、乒乓球桌,在健身广场增设健身路径,清晨的太极、傍晚的广场舞,让运动的活力充满城镇角落。“下楼就能锻炼,身体越来越棒。”这份“运动的快乐”,让健康不再遥远,而是融入生活中的每一天。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龙港镇党委聚焦民生“小事”,不搞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和“拍脑袋”决策,以“接地气”的行动交出实在的“民生答卷”,焐热了民生的“温度”。“为人民造福”不是抽象的理念,而是化作街头巷尾的便利、家门口的风景与心头上的暖意。这份细节里的民生“温度计”,精准测出群众的获得感,让每一份温暖都不掺水、不走样,稳稳暖到心坎里。
通讯员:宋红 孙海华
一审:马婷婷
二审:张贵华
三审:朱兰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