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大学生创新竞赛最高水平 万余名师生在汉“竞航”
8月14日,长江云新闻记者获悉,第十四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第二届船舶与海洋工程类教师教学创新大赛、首届全国青少年海洋航行器竞赛国赛在武汉理工大学落幕,来自全国近四百家单位的3345支队伍、16000余名学生线下参赛。
本届赛事由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与合作组织主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支持,武汉理工大学承办。面向高校及科研院所设有创新、创意及创业,设计与制作,智慧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名船名舰模型仿真制作,船模竞速,帆船模型竞速,海洋知识竞赛七大组别。参赛作品涵盖智能航行、绿色动力、深海探测、新型材料等海洋科技前沿与热点领域。同时延续举办第二届船舶与海洋工程类教师教学大赛,首次面向小学至高中阶段学生设立青少年海洋航行器竞赛。大赛首次实现大学生创新竞技、教师教学比拼、青少年科普实践三赛联动,打通学段壁垒,有力推进大中小一体化贯通培养。
武汉理工大学船海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刘轩睿等本科生组成的海绡游龙团队,创新提出模块化仿生水蛇设计理念,研发出“海绡游龙——仿生水蛇式海底管道检测机器人”。利用伺服驱动精准模拟水蛇游动姿态,实现灵活运动,通过电磁链结构,赋予水蛇机器人自由分离与组合的能力,致力于解决传统海底管道检测设备适应性不足、检测盲区多的行业痛点。
“大一入学时,学校科创氛围就深深吸引了我。在学院“一班一项目”创新创业萌芽计划的引领下,我有幸投身实践。师长的悉心指导、这片创新沃土深厚的底蕴与蓬勃的活力,以及团队协作中的历练,都让我快速成长。”刘轩睿说,未来将会继续深耕专业,坚持创新探索。
活动期间,来自香港6所中小学的近50名师生到场观摩学习,并同时举行了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校际交流会和项目路演。
据悉,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自2012年发起,至今已成功举办十四届,现已成为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内层次最高、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竞赛,代表了国内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内大学生创新竞赛的最高水平。
(长江云新闻记者 吴宝洪 唐清辉 通讯员 杨立泉 陈思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