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微观察 发展惠民生丨“娃衣”走俏 小玩偶穿出大市场
最近,热销的玩偶Labubu、棉花娃娃掀起了换装热潮,不少年轻人热衷给玩偶买衣服。这些价格不低的“娃衣”,为何能让人心甘情愿掏腰包?跟着记者,看看“小衣服”背后的“大市场”。
武商梦时代这家棉花娃娃品牌店刚开门,刘女士便到店抢购新品。她家玩偶的衣柜,已经塞了五十多套衣服,可看到新款,她还是忍不住买买买。
武汉市民 刘女士:都会选择一些好看的衣服来搭配它,然后心情会更加愉悦一点。
给心爱的玩偶买衣服、换造型,成了不少年轻人的乐趣。商家也摸准了这份心思,变着花样出新。这家店里,小鞋子、小眼镜、小背包等配饰有200多种。节气新装、民族联名款,尤其受欢迎,七月销售额比上月涨了七成。
Rua娃吧武汉梦时代店负责人 张安琪:门店也做了一些创新,每个季节和每个不同节日都有不同风格服装搭配,覆盖了不同尺寸和款式。
数据显示,2024年淘系平台“娃衣”销售额同比翻了一倍多。这股“娃衣”热潮,也带火了娃衣手作达人、改娃师等新职业。在恩施,非遗传承人赵宽梅把精美的西兰卡普花纹,用在了小小的娃衣上,作品迅速走红网络,200套娃衣被抢购一空,还吸引了日韩及欧美买家。
消费者 朱安妮:将传统的民族服饰和娃衣结合,非常惊喜。
恩施州恩施市宽梅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 赵宽梅:属于这种土家族的大衣襟这种样式,镶着民族(特色)花边,再加上这些手工穿珠,就看起来可爱一点。
小小娃衣,背后是年轻人愿意为“心头好”和“好心情”买单的新消费态度。而这类满足情感、兴趣的“情绪消费”能量可不小,预计到明年市场规模达将达2万亿元。
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余序洲:当下以Labubu、娃穿及其周边衍生产品,恰好为个性化生产、个性化手工作坊这些特色化定制服务,提供一个非常好的生存土壤和发展空间。作为企业精准响应市场需求变化,尽可能把IP与本土当地文化融合在一起,空间都是非常大的。
(长江云新闻记者 李琨 邹兴程 李慕文 曹文超 恩施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