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湖北 缤纷夏日丨十五载育荷 织就武汉“水上霓裳”
荷花,是夏日的名片。武汉植物园研究员杨美潜心育种15年,为江城武汉绘就水佩风裳、莲叶接天的美丽画卷。
清晨,江夏法泗的百亩荷塘迎来了首批游客。在晨光中,荷花或盛放似锦,或低垂水中,格外娇艳动人。
神农架游客 向珮钰:这里的荷花是重瓣的,花型比较精致,非常赏心悦目。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莲种质资源和遗传育种研究组组长、研究员 杨美:这个品种叫“提灯赏月”,是我们近几年研发的新品种之一,目前在湖北的江夏、孝感、洪湖等地都能看到。
荷花虽美,花期却很短暂。杨美决心,要选育能从酷暑开到深秋甚至自然越冬的“秋荷”,让荷花之美更持久、更绚烂。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莲种质资源和遗传育种研究组组长、研究员 杨美:当时的科研人员从热带地区引进一些热带莲种质资源,跟我们本地的莲种质资源进行杂交,选育出了5个秋荷新品种。
然而,跨越气候带的“联姻”成功率极低。杨美和同事们日复一日守在荷塘:人工授粉、观察记录、筛选淘汰,风吹日晒、蚊虫叮咬是家常便饭。为探寻控制花期的关键基因,他们在实验室里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选育一个品种,往往需要4到5年。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莲种质资源和遗传育种研究组副研究员 邓显豹:杨老师每天到实验室是最早的,也是最晚走的一个,这种对荷花的热情也影响到了我们整个研究组的老师。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莲种质资源和遗传育种研究组组长、研究员 杨美:对它进行挖掘和克隆,最终建立了莲长花期分子辅助选育技术体系,育种时间可以缩短两到三年。
静待花开,终见繁盛。2017年至今,杨美团队已培育荷花新品种30多个,涵盖秋荷、子莲、藕带莲等类型,不仅美化了武汉的湖泊,更融入了市民的生活。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莲种质资源和遗传育种研究组组长、研究员 杨美:未来我们希望能够培育出,比如说嵌色的以及蓝色和紫色的新品种,提高它的经济价值。
(长江云新闻记者 黄玉 宛宇 黄陂台 通讯员 江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