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黄石阳新:“空中农夫”赛出田间新速度

云上阳新  2025-08-12 08:49:34
分享到:

8月11日的阳新荆头山农场,一阵特别的“风声”闯了进来,不是秋风扫过稻浪的沙沙声,而是植保无人机螺旋桨搅动空气的嗡鸣。这声音里裹着一股子较劲的热乎气,20位攥着遥控器的飞手正盯着田埂间的“战场”,阳新县农业植保无人机大赛要在这里见分晓了。

陈星星站在队伍里,手指在遥控器摇杆上轻轻摩挲。他身后的模拟农田里,几个彩色标杆立在绿油油的作物间,那是精准喷洒项目的“靶心”。“开始!”裁判一声令下,他猛地推起摇杆,灰黑色的无人机“嗖”地蹿起,像只训练有素的猎鹰贴着稻穗掠过。旁人看着是无人机在飞,陈星星眼里却是每一个喷头的角度、每一秒的流量,要让药液不多不少落在标杆圈定的半平方米里,差一厘米都不算数。

赛场另一头,李名云正盯着量杯里的药液。农药配置赛项里,小数点后两位的精度比种庄稼时的行距还讲究。“浓度高了烧苗,低了治不了虫,这可不是凭经验估摸的活儿。”他一边念叨,一边调准电子秤。不远处,尹礼清正对着一堆无人机零件犯嘀咕,装调赛考的是“手速”和“心眼”,螺丝拧错半圈螺旋桨转起来就可能晃得像醉汉,他手里的扳手敲得又快又稳,汗珠砸在工具箱上,溅起细小的水花。

太阳爬到头顶时,结果出来了。陈星星抱着冠军奖杯笑出了褶子,他说自己三年前还是个“见了无人机就躲”的老把式,觉得“机器哪有手准”。直到去年在田里亲眼见无人机半小时喷完十亩地,药液匀得像细雨淋过,才彻底服了气。“现在好了,咱也成了‘空中农夫’,比牛快,比人准。”

这场比赛,既是阳新县人才周系列活动之一,同时也是县农机学校、县农广校“高素质农民培训班”的一场大考。学员们赛后还要去外省的现代农机企业开眼界,有人已经盘算着回来后搞个植保无人机飞防合作社,“让更多乡亲知道,种地不光靠力气,还得靠现代科技。”

阳新的“空中军团”早就成了气候,今年全县无人机跑遍133万多亩田地,撒种子、喷农药,连央视都来拍过这里的“空中作业”。站在荆头山农场的田埂上望去,刚比完赛的无人机又升空了,在绿色的稻浪上划出一道道波浪线,像给大地缝上了科技的针脚。这哪里是机器在飞,分明是阳新的庄稼人,借着科技的翅膀,正往好日子里飞呢。

特约记者:张丕兴  通讯员:董明来 刘侃

一审:许岚

二审:张贵华

三审:朱兰青

责任编辑 李雪婷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