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恩施 | 第三届来凤国际藤茶大会:2.55亿元采购协议签约
第三届来凤国际藤茶大会:2.55亿元采购协议签约
7月31日至8月2日,第三届来凤国际藤茶大会在恩施州来凤县举办。来自国内外的政产学研各界代表1200人,共赴这场以“来凤藤茶·茶引未来”为主题的全球盛宴。通过成果发布、国际授牌、产业签约等环节,展示来凤藤茶产业创新与全球发展。一片小小的叶子,再次让来凤站到世界舞台中央。
藤茶,是一种“似茶非茶”的草本植物,因对人体具有明显保健功能,被誉为“土家神茶”。在“中国土家第一县”恩施来凤,深山里的野藤,逐步成长为支柱产业,藤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总量的一半。8月1日,第三届来凤国际藤茶大会开幕式上,来凤正式获得“世界藤茶之乡”“藤茶高质量发展践行县”的荣誉。
国际慢茶联盟执行主席 马可·贝托纳:来凤传统的“野生栽培”方式,在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同时,产出具有独特药用和芳香特质的茶叶,该县由政府支持的产业模式,将小农户与现代标准相结合,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个可复制的范例。
与大会同步举办的全国藤茶展销会上,行云流水的藤茶茶艺表演、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凤县藤茶制作技艺展示,让观众们流连忘返。来凤一百多家龙头企业,构筑起千米“藤茶创新长廊”,1200余款产品争奇斗艳。
湖北省硒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 田明坤:我们这次带来了公司最新研发的茉莉花藤茶,采用了先进的加工工艺,最大程度保留了藤茶的营养成分。
来自约旦的ShaDi(李沙地)品尝藤茶后,竖起了大拇指,他还现场选购了一款藤茶,准备带回国赠送亲友。
约旦客人 ShaDi(李沙地):藤茶的风味十分独特,我觉得藤茶喝起来会蕴含若隐若现的微苦,但又自带一丝清甜,它如此出人意料,宛如舌尖上的惊喜。
大会还举办了藤茶产业发展论坛、交流研讨会等一系列活动,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们共议来凤藤茶产业的未来发展路径。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 江用文:坚持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双轮驱动的一个方式,对来凤藤茶的品牌进行精准的定位,包括目标市场和和目标人群,从认识藤茶到爱上藤茶,使我们这个藤茶无论是线上线下,都能够有广泛的消费群体。
本次大会现场集中签约22个项目,分别为藤茶合作项目2个、招商引资项目10个、采购协议10个。采购协议签约金额达2.55亿元,推动武陵山珍品走向世界舞台。
恩施州来凤县藤茶发展中心副主任 张刚:藤茶产业是我们来凤县的优势地方产业,对促进农民增收、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我们将搭建更多的交流合作平台,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让来凤藤茶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凤藤茶:一片叶子的72变
地处武陵山腹地的恩施来凤,气候温暖湿润,土壤富硒,十分适宜藤茶生长。来凤人把一片叶子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实验室里,藤茶黄酮被萃取成药片、面膜;流水线上,藤茶啤酒列队下线;云端直播间,土家幺妹用英语向迪拜客商报出实时价格。从山场到工厂,从舌尖到指尖,来凤用一条不断生长的藤茶全产业链,写下中国茶产业的时代新答卷。
8月正是夏茶收获季,来凤县藤茶种植基地里一片忙碌景象。在来凤县举办的首届 “来凤藤茶·大师甄选职业技能竞赛”上,百福司镇沙道湾村的村干部肖菊英,以十分钟采集582克合格鲜叶的成绩拔得头筹。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班戈学院学生 覃孟秋:在田头里面,可能我的眼睛还没有找到茶叶,他们的手就是已经很灵活的,把茶叶给摘取了,非常快。
肖菊英投身藤茶产业已经有十二年,在她带领下,沙道湾村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了近2000亩的藤茶基地,累计为200余人提供了务工机会。为了帮助村民提升采茶技巧,肖菊英还鼓励村民到“藤茶大师”职业技能竞赛现场去体验。
恩施州来凤县百福司镇沙道湾村副书记、妇联主任 肖菊英:现在经过这个藤茶采摘比赛,他们回去之后,应该会有很多体会,很多心得,提高他们的技能,提高他们的采茶技术,
一杯好藤茶,离不开精细的制作。在传统制茶工序中,加温发酵和杀二青这两个关键环节,直接决定了藤茶的汤色和口味。来凤县组织众多制茶高手“打擂台”,在实战比拼中提升藤茶产业人才的技能水平。
恩施州来凤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 张庆林:在加工制作当中,我们既要按照绿茶杀青这个工艺,我们又要结合到红茶发酵这个工艺;既要考核对我们设备性能的掌握,又要考核对我们这个操作的手法和这个设备的温度的掌握。
“似茶非茶”的藤茶,还能与多种食材“混搭”。首届“来凤藤茶”新茶饮创意大赛,吸引全国163件作品参赛。在决赛现场,年轻的新茶饮从业者各展绝活,为“土家神茶”注入新创意。
浙江大学茶学系教授、浙江大学茶文化与健康研究会会长 屠幼英:突然眼前一亮,原来有既有保健功能,又好喝又有营养价值的这么一杯新茶饮出来了,那我相信在全国推广,我们来凤藤茶就有了一个新的赛道。
来凤藤茶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对人体具有抗氧化、辅助调节代谢、抗炎护肝等益处。来凤县持续多年围绕藤茶提取物开展产品研发,先后建成5条精深加工生产线,开发出藤茶牙膏、面膜等7大系列238个深加工产品,让古老的藤茶有了百变的模样。
湖北酉凤来硒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邓鑫:因为藤茶里面的植物类黄酮,它是具有抗氧化的作用,所以这两款产品,它对抗皱紧致、淡化细纹的效果特别好。这一次藤茶大会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大的茶友的喜爱。
来凤:“野藤”长成“金产业”
近年来,来凤县立足资源优势,持续用心培育藤茶产业,以科技为种植赋能,着力提升采制标准,培养人才梯队,打造出年综合产值达20多亿元的大产业,叫响了“世界藤茶之乡”的名号。
来凤县位于“世界唯一探明的独立硒矿床”核心区,这里产出的藤茶,每百克天然有机硒含量可达5-100微克,黄酮含量高达3.5克,是植物界的“黄酮之王”。具备天然抗氧化、抗炎、助眠、降三高的效果。苦后回甘的独特口感,17种氨基酸、14种微量元素汇聚一身,深藏于山野的藤茶,被土家族誉为“神仙草”“长寿茶”。
湖北一红一绿茶业科技集团特级茶艺技师 何洁:从干茶的色泽上来看 ,白霜满皮的最好,然后是干茶的茶形,紧细度高的会比较好,还有就是匀净度,匀整没有杂质的比较好。
过去,来凤仅有2万亩野生藤茶。为让深山里野藤带动群众增收,来凤县与高校合作取得藤茶“野转家”、直插栽培技术突破,全县藤茶种植面积逐步扩大至10.2万亩,其中有机藤茶基地认证3130.15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5.2万亩,藤茶年产量6788吨,综合产值达22.52亿元。
恩施州来凤县委常委、副县长 孙亮: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藤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包括扶持市场主体的实施细则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提升茶农,包括市场主体发展它的积极性。
稳定的产量,为来凤藤茶标准化、产业化打下坚实基础。来凤县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建设区域公用品牌,持续提升藤茶的品质和附加值,牵头制定《富硒藤茶生产技术规程》的成为全国行业标准。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 江用文:这几年提升得比较快,从以前的作坊式生产,现在进入到机械化生产这个模式,技术水平有明显提升。
锚定“中国藤谷”定位,来凤拿出专项资金扶持藤茶企业发展,设立奖补资金和发展基金,着力打造农业特色产业“百亿产业集群”。如今,来凤藤茶产业覆盖全县8个乡镇、110个村,91家企业、82家合作社、44座茶厂如金链条环环相扣,产品远销阿联酋、澳大利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土家神茶”成为富民强县的“金叶子”。
恩施州来凤县委常委、副县长 孙亮:强化政策扶持,强化品牌行动,尤其是重点强化科技赋能。通过与这个高校科研院所深化科技合作,助力来凤藤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
长江云新闻记者 李亚敏 肖璇 邹兴程
来凤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