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定位、半小时找回走失老人 这个钥匙扣有啥绝招?
“回家”这个对大多数人来说再平常不过的行为,对于易走失的老人们来说,却成了一项艰巨的挑战。今年7月2日,浙江金华的一位93岁高龄的老人出门后,一直都没回家。老人住所附近就是山林,山中有毒蛇、蚁虫,再加上40℃的高温天气,这让所有人都为她的安危悬起了一颗心。
最近几个月,老人经常会到家附近的山上采摘粽叶。每次上山,她都是一早从家出发,并赶在中午前回来。可就在7月2日这一天,她从早上出门后,一直到下午都没见人影。由于老人没有携带通信设备,她的大儿子周金水叫上亲戚和邻居上山寻找。
在一番寻找未果后,周金水选择报了警。民警立刻对老人的踪迹进行了研判。
这是村口的公共场所视频,7月2日早上6时多,老人出现在了画面中,她头戴斗笠,推着轮椅往几百米外的香榧山的方向去了,而这也是周围唯一拍到她的画面。在查看视频的同时,另一路民警已经来到了香榧山山脚下寻找线索。
老人走失的这座香榧山,不仅范围大,而且植被茂密,仅靠村民和民警很难进行有效的搜索。在当地公安机关和镇政府的协调下,一支上百人的搜救队伍迅速集结,从7月2日的下午开始,一直搜寻到7月3日的中午。
距离老人走失已经过去近30个小时了,但始终没能找到任何线索。7月份天气炎热,最高温度已经到了40℃,老人没带水和食物,大家都非常担心,因为她在山上的时间越长,危险就越大。
就在众人都筋疲力尽之时,7月3日下午2时多,一组救援人员在一山坳处,发现了一顶斗笠,紧接着在一旁的香榧树下找到了虚弱的老人。
老人立刻被送往医院进行救治,经检查,除脱水和劳累过度外,并无大碍。
夜晚老人独自徘徊街头 引起民警关注
高温酷暑时,长时间暴露在外,老人极易发生中暑、脱水等症状;而在寒冷的冬夜,衣着单薄的他们又可能因失温而危及生命。对于老年人来说,每一次走失,都是与时间赛跑。
2月7日晚上8时,湖北黄石民警在晚间巡逻的时候,发现一位老人独自在马路上徘徊。
民警走近后发现,老人单手拄着拐杖,地上还放着一个装满物品的手提袋。
黄石市公安局西塞山分局河口派出所副所长 王超飞:为什么到这里来,来的目的是什么,她都不记得了,我们跟她交流的时候,推测老人应该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应该是走失了。
民警耐心沟通 唠家常中捕捉家人线索
交流中,老人说出了自己姓张,儿子姓刘,通过她言语间透露出的一些线索,民警终于确认了她的身份,联系上了她的儿子。
刘先生说,母亲患有阿尔茨海默病,自己的亲戚正在到处寻找她。刘先生由于在外地工作,没有办法第一时间赶到老人身边。
由于距离较远,民警开车把老人送回了家。
儿子常年在外 独居老人多次走失
民警了解到,老人今年73岁,丈夫多年前就去世了,儿子也常年不在身边,由哥哥照顾着。老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经常走失。
最近几年,老人走失过很多次,所幸的是,短时间就会被家属找到,或是被路人发现后报警,再由民警送回家。
然而,如果老人长时间走失,长时间无法进食进水或遭遇极端天气,极易因脱水、体力透支或体温异常而引发身体机能衰竭。尤其是一些患有基础疾病的老人,如果断药或长时间处于疲劳状态,还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老人的每一次走失,都是一次对身体和生命的考验。
处理走失警情 民警发现老人出门都带钥匙
如何才能帮助这些易走失老人?尽管民警经常嘱咐老人的家属,给老人随身带上定位器、手环,或是带有身份信息的小卡片,但是,有些老人出门并不愿意或者不记得带上这些东西。
与此同时,接触老人走失警情最多的一线民警们发现,老人出门时,会忘了带手机、忘了定位器、忘了身份证,但是,他们的身上通常都会带着家门钥匙。
医学专家:习惯性记忆不易忘记
这些走失的老人为什么忘记带手机、身份证,却在出门时不忘带上钥匙呢?
为此,记者咨询了医学专家,原来,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往往先出现近期记忆下降,而长期养成的习惯会保留得更久。出门带钥匙是老年人几十年形成的习惯动作,属于习惯性记忆,不容易忘记。同时,钥匙对老人来说不仅是物品,更是家的象征,能带来熟悉感和安全感,因此很多患者会本能地随身携带,不愿离手。
家门钥匙悄然演变成智能钥匙扣
既然老人通常习惯带着钥匙出门,我们能不能在钥匙上挂一枚智能钥匙扣呢?就这样,传统意义上的家门钥匙,悄然演变成了带有定位功能的智能钥匙扣。
2023年,《法治在线》栏目推出了“回家的钥匙”公益行动,联动多地民警一起,为易走失老人免费定向发放钥匙扣。
“回家的钥匙”已帮助多名走失老人回家
从2023年10月开始,《法治在线》栏目已经在湖北武汉、河南郑州、山东青岛等城市发放了这款“回家的钥匙”智能钥匙扣。截至目前,这款专为易走失老人设计的智能钥匙扣已经帮助多名走失老人安全回到家中。
今年7月,浙江宁波70多岁的走失老人郭女士又一次被找回。因为她的走失,家属报警求助的次数已经多达59次。于是,7月18日,民警为她送去了一枚回家的钥匙智能钥匙扣。没想到的是,7月19日,民警就通过钥匙扣又一次找到了她。
对于这位郭女士,岳林派出所的民警并不陌生,因为几年前的一场车祸,老人脑部受伤,记忆功能出现了问题,经常出门就忘记了路。在7月初的一次警情中,走失的郭女士都差点发生生命危险。
通过智能钥匙扣 不到5分钟确定老人轨迹
根据郭女士多次走失的情况,7月18日,宁波市公安局奉化分局给她发放了回家的钥匙智能钥匙扣,没想到就在第二天,这款带有定位功能的钥匙扣就发挥了作用。在接到郭女士同伴的报警后,民警立即打开“回家的钥匙”小程序进行寻找。
宁波市公安局奉化区分局岳林派出所民警 齐浩迪:不到5分钟就确定了,老太太已经从奉化乘坐地铁到达了北仑,民警及时联系了北仑当天值班的民警,北仑民警及时出警到小港那边的地铁站,在半小时以内找到了这位走失的老太太。
5分钟确定位置,半小时找到走失老人,既节约了警力,也防止进一步发生危险。
宁波市公安局奉化区分局治安管理大队教导员 李东雷:通过回家的钥匙能够快速进行精准定位,我们查找效率提高了很多。
因“回家的钥匙” 走失老人被快速找回
这枚小小钥匙扣不仅极大缩短了寻找时间,也降低了老人在走失期间可能遭遇的风险。
在武汉,一位老人的走失同样因“回家的钥匙”实现了快速找回。
这名老人就是张女士,今年78岁了。多年前,张女士查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后,她的女儿周女士就一直在家仔细地看护她。但是一想起2024年8月份那次母亲走丢的经历,周女士还是心有余悸。
事发当天,室外温度将近40℃,心急如焚的周女士赶紧向附近的派出所求助。民警兵分三路,一路在所内,调取沿线的视频画面,希望能找到老人的踪迹,一路民警骑上自行车,在小区里老人可能经过的小路、花坛中寻找,还有一路民警开着车,带着周女士,在大路上寻找。
经过2个多小时不懈的努力,终于,民警寻找到了关于老人的线索。
武汉市公安局东西湖区分局金银湖街派出所民警 王琪:老人向一个小路里面走进去,小路里面只有一个在建的工地,也没有发现老人出来的踪迹。我们就怀疑老人是不是在工地里面走失,出不来了。
民警立刻带着周女士赶到了视频中的工地。
武汉市公安局东西湖区分局金银湖街派出所民警 王琪:在工地生活棚区一个小巷子里面找到了半卧躺在地上的张婆婆,此时张婆婆已经有些许的中暑迹象,看起来很虚弱。
经过4个多小时的寻找,走丢的张女士终于回家了。几天后,社区民警胡志红了解到了老人走失的经历后,给老人送去了一把“回家的钥匙”。
一转眼妈妈就走失 女儿道出不易
周女士退休后,在小区业委会有一份工作,偶尔需要去办公室值班,每次去值班的时候,她都会带着母亲一同前往,时刻不忘照顾母亲。尽管周女士对母亲照顾得无微不至,2025年4月9日这天,母亲又不见了。
母亲不见了,周女士立刻打电话向社区民警求助。
武汉市公安局东西湖区分局常青花园派出所民警 胡志红:就把她妈妈的钥匙账号打开,调到追踪模式一看,她妈妈已经不在小区里面了,到了轻工大学北面那条路上的菜市场那里去了。
民警根据“回家的钥匙”小程序上实时显示的定位信息,朝着老人所在的位置赶去。从民警接到周女士的求助,到他找到老人,仅用时9分钟。
如今,越来越多的老人家属主动申领“回家的钥匙”智能钥匙扣,多地民警在处理完走失警情后,也会主动为老人送上这枚钥匙扣。小小的钥匙扣,正在逐渐成为守护银发群体安全的温暖力量。
“回家的钥匙”公益行动 守护老人回家路
小小钥匙扣,标记回家的路。《法治在线》来到“回家的钥匙”公益行动的下一站——襄阳,看这枚智能钥匙扣如何守护老人,让平安成为记忆中最暖的底色。
80岁的亢奶奶想要为女儿送点鸡蛋,却在十字路口与老伴走散。直到两个多小时后,亢奶奶才被找到。
3天后,亢奶奶再一次走失,没有危险意识的她与迎面而来的公交车差点撞上。
从2016年开始,亢奶奶连续走失多次,记忆逐渐退化。但女儿发现,母亲总会在不经意间说起一段往事。
亢奶奶的这段记忆源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东方化工厂刚刚建成,一批批年轻人投身其中,在青春里挥洒汗水。
但是,亢奶奶的这段记忆正在被夺走,那段年轻时站在讲台上课的影像逐渐模糊不清。
女儿心中的痛楚拽不回老人年轻时的芳华,但当一份关爱与善意涌来,一家人感觉很温暖。
亢奶奶女儿 祝女士:我觉得非常有用,我一点开就能知道我母亲在一个安全的范围。
2023年以来,“回家的钥匙”公益行动一路守护那些因疾病吞噬记忆而容易迷路的老人,将公益具象为一份触手可及的温暖,一份与父母同在的心安。时光不会停下脚步,但温暖与爱永不缺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