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走读长江文化 | 湖北黄梅:一曲乡音传古今

长江云新闻  2025-08-02 19:32:23
分享到:

湖北黄梅,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黄梅戏的发源地。从田间地头到专业剧场,这曲乡音已刻进黄梅人的血脉,更成为长江文化传承的生动注脚。

黄梅县的雄鹰剧场是黄梅县城中心的一家民营剧场。去年,这里开办起民间黄梅戏公益课堂,全年免费教学。

黄梅戏剧院演员、公益课堂执教老师 陈带琴:一句一句地教,我唱一遍谱子,他们就跟着唱,他们现在知道咬字。

记者 赵黎黎:这是他们的宣传册,后面就是各种歌的歌词,现在这些您都学会了没有?

黄梅县雄鹰剧场公益课堂学员 商丽华:基本上老师教的我都学会了,我们黄梅是黄梅戏发源地,我们自己都喜欢,自愿地报名到这里来学。

在这座没有门槛的黄梅戏课堂,教学的老师却是精挑细选。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周洪年、徐记柱,还有戏剧院专业演员,高峰期时一堂课有400人参加,工作日多为中老年人,周末则是年轻人专场。

雄鹰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公益课堂发起人 周雄英:别人问你是哪的人?我是黄梅的,那你来两首黄梅戏,让更多的人知道黄梅是我们黄梅戏发源的地方,让更多的黄梅人唱上黄梅戏,来我们黄梅就必须看上黄梅戏,我就有这个心情。

就是这样的一份执念,让企业家周雄英把自己多年从事运输行业的家底搬出来,2013年开了全县规模最大的带戏台的茶楼,并自费成立30人雄鹰剧团,一年演出300多场。

农历六月初六,黄梅县新开镇杨泗庙村正举行千年庙会,村民自发捐款的名单贴村委会外墙,邻村甚至邻省的江西百姓都自发筹钱,金额100至2000不等,原计划8天的演出,今年连演11天、31场,场场观众近千人,这样的传统已有260年历史。

记者 赵黎黎:每次来唱戏的时候你们都会来看吗?

小朋友 王铭哲:对的,肯定,一定会过来。

黄冈黄梅县雄鹰剧团团长 刘国荣:我们这个团在这里演四年了,整个舞台原来都是在田里、地里搭的那个土台,有的时候就风暴雨一下就把台子刮得一塌糊涂,最后观众连夜就把台搞进来,不止提前来,而且看完都不回去,他说我就在你舞台上睡一晚上好不好,说明天再看,老百姓这个精神真是让我们好感动!

一去二三里,村村都有戏,在黄梅戏的发源地,处处可以感受到这份朴素的坚守。42名非遗传承人薪火相传,百家民营剧团活跃乡间,黄梅戏还走进了全县的中小学课堂……今年,湖北黄梅戏剧院原创大戏《梅城烟雨》,更是走出黄梅、走出湖北。

湖北黄梅戏艺术剧院院长 余文新:近几年来保持每年一台原创新戏,每年一至两台传统经典复活,每年要走三到四十个大中城市演出,讲好湖北、讲好黄梅故事。

武汉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郑传寅:打造黄梅戏的品格,发展黄梅戏,湖北亮出了“鄂派黄梅戏”旗号,最重要的是创造出能够拨动当代观众的心弦,而且进入国家第一方阵的这样的黄梅戏的新剧目。

(长江云新闻记者 赵黎黎 王磊 黄梅台 )

责任编辑 严泉泉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