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要促“就业” 先懂“企业”

长江云新闻  2025-08-02 08:53:14
分享到:


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儿时,自家院子里有一棵树,那时,觉得它又高又大,仿佛撑起了一片小小的天空。

然而,多年后再回到家中,却惊讶地发现那棵树似乎变得又矮又小。

其实,那棵树并没有变化,变的是我们。眼界、见识的拓展,让我们看待事物,有了全新认知。


世界的本质亦是如此,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这提醒我们,面对任何问题都需以发展的眼光审视,尤其在“就业”这一民生关键问题上。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当前,就业问题呈现出复杂化趋势,结构性矛盾加剧‌与‌群体分化现象‌并存,解决它并非易事,需要重构认知、看清形势,想清楚之后再全力以赴地去干,倘若没想清楚,不妨“多喝茶”。“多喝茶”并非单纯喝茶休闲,而是要多进行研究、多开展调研、多深入思考。

“不怕聪明的干部偷点懒,就怕糊涂的干部拼命干。”

“就业”怎么看?

从全球治理规律来看,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都有两大核心关切:其一为就业,这是老百姓能够体面生存的基本保障,关乎着每一个人的尊严和生活质量;其二是税收,它是政府得以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支撑着公共服务的提供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者之中,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那么如何促进就业?7月31日,湖北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抓创业促就业”系列行动推进会。此次会议,提出了一个极为关键的核心观点:


就业谁来解决?——企业!

税收谁来解决?——企业!


由此可见,只要将 “企业”这两个字研究透彻,许多问题或许就能迎刃而解。

如何围绕企业,促进就业?湖北明确了清晰的思路:

一方面,提升存量。即对现有的企业进行扶持和优化,引导其进行产品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经营管理创新,挖掘其内在潜力,促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一方面,引进增量。这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尤为关键。如何引进增量呢?湖北提出:左手,要面向全球开展精准招商,右手,要立足湖北推进创新创业,两手一起抓。其中,立足湖北推进创新创业,湖北有三条明确的路径:

其一,以乡情为纽带大规模推进楚商回乡与外出人员返乡创业。春节期间,人们往往怀着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返乡团聚。而湖北敏锐地抓住这一契机,从春节期间就启动了相关工作。人到中年,内心深处会愈发渴望寻找精神家园,而故乡和母校便是许多人精神寄托的重要所在。正是基于这样的情感因素,湖北积极推动楚商回乡、返乡创业。截至7月20日,全省新增返乡创业人数达到 6.13万人,同比增长15.2%,并且带动了16.02万人实现就业。这一数据充分显示了以乡情为纽带推动创业、促进就业的显著成效。

其二,以科技为支撑大规模推进校友回归与高校师生创新创业。湖北有136所高校,拥有得天独厚的科教优势,庞大的校友资源在全国都名列前茅,且这些校友大多属于高端人才群体。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其拥有80万校友,其中30万在湖北,10万在光谷。这些校友不仅拥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还具备广泛的人脉资源和创新能力。通过吸引校友回归、鼓励高校师生创新创业,能够充分发挥湖北的科教优势,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

其三,协同推进妇女、青年、退役军人、民兵、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创业。例如,在湖南的一家工程机械企业,通过技术的创新,让残疾人也能远程操作挖掘机,实现了就业形态的变革。在武汉的一家服装生产企业,200多名全职工人全部为“宝妈”,工人既能照看孩子,每个月还能拿到七八千的工资。企业通过与各类重点群体的协同合作,能够整合各方资源,为不同群体提供更多的创业和就业机会。


“就业”怎么干?

在就业问题上,需要明确的是,政府的角色并非直接命令国企提供岗位来解决就业问题。从本质上讲,政府永远没有一分钱,永远不赚一分钱,永远不亏一分钱,资金都是百姓的。

政府更像是一个管家和保安的角色,白天作为管家,负责合理规划和管理社会资源,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发展环境;晚上则充当保安,保障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所以,如果政府花钱买岗位,那未来产生的负担,还是得老百姓来背。所以,在解决就业问题上,政府的核心任务是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为企业提供成长所必须的阳光、土壤、空气、水分。

那么,湖北接下来具体该如何行动呢?

主要通过“宣传发动、培训赋能、政策引导、平台支撑、服务保障”五措并举,系统优化创新生态与营商环境,更大力度、更加精准推进“抓创业促就业”系列行动。

一抓宣传发动。要坚持“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把握重要时间节点,利用各类平台渠道,广泛开展宣传推介,特别是要加大对优秀创业典型的宣传力度,营造“人人想创业”的浓厚氛围。

二抓培训赋能。要围绕各类创业群体的多元化需求,分类分层开展创业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创新理念和创业方法,提升现代经营管理能力,形成“人人能创业”的生动局面。

三抓政策引导。要加强上下联动和左右协同,秉持“弱的就强、缺的就补、错的就改”原则,着力解决政策碎片化、导向不鲜明甚至是“南辕北辙”等问题,提升创业政策的科学性、精准化和协同度。

四抓平台支撑。要着力构建各类综合型与专业型、专享型与共享型的科技成果转移与孵化平台,着力打造大学科技园、高新技术产业园和返乡创业园等多层次产业培育平台,厚植创新创业的肥沃土壤。

五抓服务保障。要着力完善企业股权投资引导体系、债券融资增信体系与多层次资本市场公开募资培育体系,为各类创业企业提供全业态、全链条、全流程金融服务,同时要强化用地、用工、用能等资源要素供给保障,还要积极回应企业对“平等准入、公平竞争和规范监管”等方面的诉求,为创新创业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宣传发动”激发意愿,“培训赋能”提升能力,“政策引导”明确方向,“平台支撑”提供载体,“服务保障”解决难题——这 “五措并举”形成了从“想创业”到“能创业”再到“创成业”的完整闭环。

企业,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核心力量,需要政府、社会以及企业自身共同努力,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激发其内在活力,从而实现以企业发展带动就业增长,以就业增长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万物生长,皆有回响。当我们站在时代的瞭望塔上回望,那棵童年的树仍在原地生长,它的年轮里却刻着新的启示:


认知的疆域有多辽阔,就业的天地就有多宽广。

企业的根系有多深厚,民生的枝干就有多挺拔。


来   源:唱辽阔

总策划:岑卓

总监制:何伟

撰   稿:邓国辉  梁蕊

责任编辑 潘念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