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京山: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奏响丰收“交响曲”
7月31日,在湖北省京山市钱场镇丰登合作社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基地,一幅热火朝天的丰收画卷正徐徐展开。联合收割机群在680亩的广袤田野上来回穿梭,机器的轰鸣声与农户们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共同奏响了一曲激昂的丰收乐章。随着这片示范田正式进入收获期,京山市5000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区域同步丰收的序幕也正式拉开。
“你看这玉米棒子,颗粒饱满、个头匀称;再瞧瞧这大豆,荚密粒实。咱这‘4行玉米+6行大豆’的搭配,可真是选对啦!”站在田埂上,钱场镇丰登合作社负责人刘文明手里捧着刚收获的玉米和大豆,黝黑的面庞上洋溢着抑制不住的兴奋与喜悦。
作为当地首次尝试这种新型种植模式的“吃螃蟹者”,刘文明的心情可谓是五味杂陈。从春耕时面对未知的忐忑不安,到如今丰收在望的踏实笃定,他心里的账本早已算得清清楚楚:“玉米亩产达到了639公斤,和单种玉米时的产量一模一样;大豆亩产也有101.5公斤,这可都是‘白赚’的收成啊!”
自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项目启动之初,京山市农业农村局就高度重视,迅速组建了技术专班,为项目提供全程驻点指导。据技术专班负责人李琴介绍,针对带状复合种植中玉米与大豆的共生特性,他们精心为基地选定了适配的品种。其中,玉米品种选用了紧凑耐密、抗旱抗倒的“强硕68”,这种玉米能在缩行密植的情况下依然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大豆品种则选用了耐荫性强、分枝能力突出的大豆品种“冀豆12”,它可以在玉米间隙高效利用散射光进行生长。通过两者的科学搭配,成功实现了“1 + 1大于2”的共生效应,为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年,京山市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种植面积达5000亩,涉及全市6个镇(街道)、15个村以及15家种植主体。据初步估算,该模式预计可实现玉米总产283.8万公斤,大豆总产50.75万公斤,较传统单种玉米模式新增经济效益近284.2万元,真正实现了土地的高效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该模式既守住了玉米产量的‘基本盘’,又拓宽了大豆生产的‘增收路’,是稳粮增豆、保障粮食安全的一次有效探索。”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周小勇表示,下一步,京山市将认真总结丰登合作社的成功经验,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品种优选 + 技术配套 + 农机协同”的复合种植模式,让更多的农户能够尝到“一地双收”的甜头,进一步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来源:京山市融媒体中心
通讯员:肖朕天
编辑:王 静
一审:陈 磊
二审:石西子
三审:游 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