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冶:社区“微”力量催生“指尖经济”
当指尖创意遇见基层微公益,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湖北省大冶市东岳路街道保康社区,有这样一位巧手居民,在社区支持下成立“织间巧趣钩织品牌”,并带动辖区宝妈自主创业,宝妈社员们用一双双巧手,将一根根扭扭棒、彩线等变成了充满魅力的艺术品。
钩织作品陈列
这些手工艺品不仅是指尖创意的结晶,更通过社区微公益支持,走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暖心工坊站点等,激发居民灵活就业积极性,实现“指尖有活、眼里有美、心里有邻”的社区治理新生态。
能人点亮邻里新生活
“手腕要稳,指尖放松,看,这样钩出的花瓣才立体。”7月24日晚,在保康社区手工制作培训班,钩织老师黄莹莹握住学员徐晓红的手,演示着传统技法与现代工艺的融合。
黄莹莹正在教学员钩织小花
今年36岁的黄莹莹,是该培训班的授课老师,很难看出她五年前还在大冶一家婚纱影楼做销售工作。心灵手巧的她喜欢帮消费者编些手绳手链,看着绳子在手中变幻出各种精美的形状,很是好奇和喜爱。
“有了孩子,工作和照顾家庭的任务都重了,折中考虑后,就把工作辞了,只想全心全意把孩子跟家庭照顾好、经营好。”黄莹莹告诉记者。“2020年的时候,疫情严峻,大家都不能出家门,又想给孩子添置些衣服,就开始在网上自学钩织艺术,想试试能不能通过这份手工技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价值。”黄莹莹说,没想到学习钩织品是会“上瘾”的,空调套、毯子、抱枕、墙壁挂饰等摆满了家里的角角落落。
黄莹莹与她钩织的作品
“学钩织很简单,稍加用心就能学会,不耽误干家务和带孩子,还能放松心情,通过自己的努力付出能够干出一份事业,我觉得非常有价值、更有意义,每个月还能挣几千元以上。”自主创业带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让黄莹莹脸上溢满了幸福。
黄莹莹正在授课
转折发生在社区网格员的日常细心走访,黄莹莹擅长手工艺品的技艺被挖掘,经常受邀参加社区市集展出。为激发“能人”效应,在社区不断鼓励下,黄莹莹开始在社区举办培训班,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在家带娃的宝妈参加手工创意活动,丰富社区生活,带动辖区妇女创业。
“作为宝妈,重返职场最大的挑战莫过于被切割的时间和不便利的交通问题。如今,在社区跟着黄老师学习钩织手工,学习了10节课,现在我也开始自主创业了,钩织些钥匙扣、发夹等小物品拿出去卖,每个月也能补贴家用。”徐晓红开心地说。
巧手探索灵活就业新路子
巧手赋能,点亮社区“微”幸福,也点亮了全职宝妈的新生活。
社区手工制作区
保康社区结合辖区妇女就业创业需求,发挥居家灵活就业平台优势,努力培养女性手工钩织能人团队,通过手工钩织把“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解决妇女在就业时兼顾家庭的需求,实现就业增收。
“手工钩织这项产业门槛低,投入资金少,见效快,工作时间也灵活,适合居家妇女灵活就业,既能满足妇女照顾老人和孩子的需求,又可以缓解就业难的压力。通过开展培训,以传帮带的形式,带动更多的妇女掌握编织技能,实现家门口就业。”保康社区党委副书记肖梦雅说。
2023年,保康社区趁热打铁递上“橄榄枝”,成立“织间巧趣钩织品牌”,并为她们提供活动场地、宣传推广等全方位支持。依托社区搭建的平台,手工创意活动内容不断丰富升级,融入传统非遗、家风家训、社区文创等元素,促进邻里共建美好社区。
社区手工制作区中宝妈们的作品
“织间巧趣钩织品牌”自创立以来,每一件售出的手工产品,一部分收益会回馈到宝妈手中,一部分用于公益组织的运转。“我们每次开展活动的时候,会把宝妈们钩织的作品拿出来展卖,部分义卖的钱款会回馈到慈善总会,用于长效化的公益服务。”肖梦雅介绍,通过公益组织自身的“造血”能力,可以和社区一道开展一系列惠民活动,为基层治理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双向赋能的局面就此打开。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整合有效资源,在手工钩织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积极对接市场需求,采取‘宝妈直销+社区代销’的销售模式,提升产品的销量,在推动传统民俗文化的同时,使更多的妇女实现就业增收的愿望,不断增强她们的幸福感、获得感。”肖梦雅表示。
云上大冶记者 刘娟
一审:陈 雪
二审:范先浩
三审:柯少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