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看支点丨科产融合 提升支点产业竞争力

长江云新闻  2025-07-30 18:35:39
分享到:

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视察时强调: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

2025年上半年,湖北产业发展交出亮眼成绩单:1-6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4%,对全省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27.5%。

从高技术制造业的迅猛增长态势中不难发现,科技创新正是推动产业倍增的最强劲动力。





校企协同攻关,突破产业技术壁垒

如何推动更多科研成果与生产线深度融合、迸发发展动能?这一问题的答案,或许能从一款汽车底盘域控制器的研发历程中探寻。

汽车底盘域控制器,这个决定汽车紧急制动安全的核心部件,长期被德国、日本企业垄断技术与市场,成为湖北汽车产业向高端化迈进必须突破的壁垒。

湖北域控智驱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便将攻克这一“卡脖子”难题作为核心目标,然而直到2023年8月,团队在制动系统所需的电信号技术上仍屡屡碰壁,多次优化试验后,关键参数始终难以达标,研发进度遭遇瓶颈。

彼时,湖北省正大力推进“百校联千企”行动,搭建高校科研资源与企业需求的对接桥梁。公司董事长张涛想到了武汉高校的科研力量,通过这一官方搭建的产学研对接平台,他联系上了华中科技大学的刘洋教授团队。刘洋教授团队长期深耕人形机器人及无人系统研究,在相关技术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

让张涛团队振奋的是,经过深入交流与技术参数比对,双方发现刘洋教授团队的技术储备,与汽车底盘控制器在机械结构、电压等级、功率等级等方面存在不少共通点——机器人的关节设计原理,竟能为汽车底盘控制器零件研发提供跨界思路。

这样的合作并非偶然,湖北正推进的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允许科研人员获得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极大激发了高校技术转化的积极性,为校企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为了加快研发进度,域控智驱果断将实验室搬到了华科大门对门。这样一来,企业的技术人员和高校的师生交流起来方便多了,有任何问题能及时沟通,信息对接也更加顺畅高效。

在之后的8个月里,双方团队协同作战,围绕技术难点反复试验、不断调整。会议室里,常常能看到他们围坐在一起讨论方案,白板上写满了各种公式和参数;实验室中,大家紧盯仪器数据,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终于,经过不懈努力,无框空心轴电机样品成功诞生,这一成果让汽车线控底盘平台系统成本有望降低30%,为湖北汽车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完善生态赋能,推动成果落地转化

现实中,从样品到量产产品,企业往往面临科技成果转化、产业落地及资金保障等一系列新难题。对于域控智驱这类初创型科技企业而言,产业化过程中的资金门槛是一大挑战。

对此,湖北正着力为企业打造更完善的产业创新生态,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武创院”)便是其中的重要力量。

武创院经研判认为,域控智驱的产品具备显著技术优势,且与湖北汽车产业链高度匹配,于是通过“拨转股”方式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后续,企业还获得了洪山区“拨改投”资金及市场化基金的接力扶持。

目前,湖北已建成2个国家级、10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以及9个国家级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为科技与产业的互联互通搭建了坚实桥梁。借助武创院的资金支持,域控智驱计划在黄冈英山建设产线,年内有望实现投产。

从最初的创意构想,到最终的产品落地,张涛仅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公司还将建设电机线和电路中试线,明年再新增三条产线后,整体产能将扩展至1.6亿左右。

此外,湖北更多特色鲜明的创新生态圈正在加速形成:武汉东湖科学城“科学家+平台+产业”的创新生态日益成熟;襄阳以湖北隆中实验室为核心,围绕汽车、新材料等产业建成11个中试基地;宜昌则在着力构建“1+3+N”数实融合产业协同平台体系。

今年6月,湖北进一步加码政府基金容错机制,不仅成立省政府种子基金,还在发布的《湖北省重构政府引导基金体系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允许单个投资项目“100%亏损”,成为国内目前首个在省级层面允许单个项目100%亏损的省份。




观察员说

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科技发展部项目经理 石鑫:

我们将始终作为科创企业成长路上的同行伙伴,通过全生命周期赋能,陪伴企业从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期待更多像域控智驱这样的企业在湖北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

湖北域控智驱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涛:

近两年来省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企业获得了更宽松的容错空间,创业者得以卸下包袱,拥有了更大的施展才华的舞台。

总监制:岑卓

策   划:何伟

监   制:洪燕

编   审:徐瑗 柳芳

记   者:黄朋威 郑杰

海   报:王子煊 杨紫悦

编   辑:桂亮

责任编辑 桂亮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