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不开刀!20分钟“内镜搭桥术”解除肠梗阻,同济医院完成湖北省首例超声引导下肠肠吻合术

长江云新闻  2025-07-30 11:53:04
分享到:

“手术做完第二天,我喝到了一个月来的第一口水。”7月30日,54岁的刘先生在接受术后随访时感激不已。3个月前,胰腺癌腹腔转移把他逼入绝境:小肠被肿瘤“团团围住”,食物和水无法通过,连造瘘都做不了,只能靠输液维持生命。

刘先生1年前因胰腺恶性肿瘤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进行了常规化疗。今年5月开始,刘先生开始出现腹痛、呕吐、肛门停止排便排气等肠梗阻症状,医院给予相应治疗后症状可好转。但出院没几天,症状再次出现,反反复复,家属四处求医后得知刘先生是因为胰腺恶性肿瘤腹腔广泛转移导致了小肠梗阻。此时,刘先生已经没有条件进行外科的肠造瘘手术,肠梗阻无法解除,意味着刘先生仅能靠输液维持生命,生命似乎已进入倒数。

来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前,刘先生已经近一个月没有进食和饮水,化疗也不得不中断。

转折发生在同济医院消化内科的导管室里。6月19日,陈倩教授将一根比普通圆珠笔芯还细的超声内镜送进刘先生的乙状结肠,屏幕上的超声影像实时锁定一段胀得发亮的小肠。随后,一枚双蘑菇头金属支架像微型隧道般被精准释放——结肠与梗阻上游的小肠瞬间“握手”,淤积多日的粪水喷涌而出,仅用20分钟,刘先生的小肠重新流动。

“过去这类病人只能开腹切肠,创伤大、恢复慢,很难撑到手术。”陈倩说,新技术把“开膛破肚”变成了“针尖上的艺术”:不开刀、不缝针,经自然腔道完成吻合,出血量几乎为零。

术后第三天,刘先生排出了久违的成形大便;一个月后,他吃上了软面条。复查CT显示,支架牢牢“站岗”,小肠扩张几乎消失。

据悉,这也是湖北省内首例超声内镜引导下结肠-小肠吻合术,该手术术式可帮助晚期肿瘤、超高龄或合并多器官衰竭的肠梗阻患者提高生活质量,为他们提供了新的选择。

(长江云新闻记者 裴蕾 通讯员  常宇)

责任编辑 王佳薇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