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制瓶工:熔炉旁直面高温“烤”验

云上大冶  2025-07-30 10:32:24
分享到:

1998年的夏天,湖北遭遇特大洪水,二十岁出头的严军在荆门老家,和村民一同铲土、打桩,保卫家园;二十七年后,同样闷热潮湿的季节,在大冶市劲华玻璃熔制车间,严军作为一线制瓶工,涂油、检查……时间流转,职责在变,身份在变,不变的是在严苛环境下对责任的坚守。

严军在工作中

7月29日早上8点,严军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的第一站是前往全电玻璃熔炉,这里是生产的核心,同时也是车间中最为“火热”的地方。严军在热浪包裹下检查设备是否存在异常。

“我们既是生产者,同时也是设备维护者,每天我们都要先来到窑炉边看看冷却风机、给料机这些设备是不是在正常运转,窑炉任何一个细微的差错都可能导致产品瑕疵,所以要尽可能地提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严军告诉记者。

窑炉内,玻璃原料被融化成炽热的液体,经过制瓶机的吹制,一个个冒着红色火光的玻璃制品不断涌向生产线。此时严军也从窑炉来到制瓶区,这里是他的“主战场”,一旁的温度计指针指向45℃。

制瓶区成型的瓶身揣着500℃到600℃的“火气”。根据玻璃瓶大小、结构的不同,严军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对制瓶机的模具进行涂油作业,防止玻璃液体粘连到模具,尽可能延长模具使用寿命。

严军在检查玻璃瓶质量

同时,每隔15分钟,严军还要直面一次“烤”验,需要夹起一个个刚成型、滚烫的玻璃瓶,在十几厘米的距离内进行检查。“我们先要将瓶子称重,看是否符合质量标准,然后近距离观察瓶子外观是否存在缺陷,看有没有爆颈、爆口、爆底这些问题。如果距离远的话,有的瓶子细小的缺陷就观察不到。”记者注意到,严军此时皮肤已经被烤得通红。

“我们这个工作不管怎么样都得有人去干,只要干了就一定要干好。家里面有时候买的产品就是用的我们生产的瓶子,我都会告诉他们这个东西是我们厂里面生产的,瓶子的质量非常好。”严军自豪地说道。

进入夏季以来,劲华玻璃进入生产旺季,公司两条生产线正在24小时不停运转,像严军一样的18名制瓶工在高温下作业,确保订单能够及时交付。他们的坚守和付出,为玻璃制品奏响了一曲清脆动人的赞歌。

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乔绮曼)

一审:陈 雪

二审:范先浩

三审:柯少杰

责任编辑 李雪婷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