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外卖”发展前景如何?能否“香”得持久?
从体适能培训到中考提分,送教上门风靡暑期
这个新兴行业如何才能行稳致远
“体育外卖”,需要一把安全锁
在手机下单一份“外卖”,送来的不是热腾腾的饭菜,而是一堂上门体育课。
这种名为“体育外卖”的上门服务今年悄然兴起,主要面向青少年及幼儿,提供体适能培训、中考体育提分等服务。因为能按学员需求定制课程内容,由专业教练携带器材上门授课,且时间灵活,这份“外卖”受到了不少家庭的青睐。
尝鲜之余,人们不禁发问,“体育外卖”发展前景如何?能否“香”得持久?
省去接送的麻烦
定制课程上门教学更方便
7月24日上午,体适能教练邵路安背着装满器材的大背包,按时来到台州市椒江区的一个小区。他将锥筒、绳梯、栏架等摆放在约定地点。过了一会儿,他的客户——10岁的小壮骑着自行车来了。
小壮的个头不高,体重却达到130斤。一个小时里,在邵路安一对一的指导下,小壮进行了跳绳、抗阻力跳跃、折返跑等十几项练习。
小壮的母亲胡女士说,暑假里,她和丈夫都要上班,只能留小壮一个人在家。为了让小壮运动减肥,他们给孩子订了“体育外卖”套餐——共10节体适能训练课,每周一、三、五上课。
“报外面的班,没人接送。教练上门教学,更方便、安心。”胡女士说,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邵教练“体育外卖”的短视频,决定报班试试看,上了几次课,觉得挺满意。
同一天,在椒江的另一个小区,即将读初二的小李在上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了立定跳远、跳绳、引体向上等练习。“我练的都是中考体育项目。”小李说,希望能在教练有针对性的指导下为体育中考做好准备。
今年以来,在北上广等大城市新兴的“体育外卖”也逐渐普及到了台州。
邵路安说,今年4月开始,他和两个朋友组成团队开展“体育外卖”,现在每人手上都有几名学员。他们通过网上发短视频招揽业务,这段时间来咨询的网友越来越多。
相较于一对一私教模式,小班团是更具性价比的选择。杭州市萧山区的张女士和小区三名家长组团,为孩子订购“体育外卖”,每周固定三节课。
“平均下来,三人团每人单节课费用不到100元,还省去了接送的麻烦。”张女士说,5月至今已连续订购了三四十节课程,减少了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还让孩子养成了运动习惯。
据了解,除青少年培训外,“体育外卖”的客群正在渐渐拓展至成人。
上课几乎零成本
收入都是净利润
具备何种资质的教练才能从事“体育外卖”?
记者了解到,目前很多从业者都有体育相关专业背景,具备相关资格证书,如专业运动员证书、体育类教师资格证、篮协教练员资格证等。同时,教练须具备一定年限的相关工作经验,才能更好应对孩子的情绪变化等各种突发状况。
“体育外卖”的从业者以兼职为主,他们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零散接单,利用空闲时间上门授课,灵活度相对较高。
“一天接两三单,一对一课程200元左右一节,基本都是净利润。”邵路安算了一笔账,比起在体育场馆里授课,上门授课只需要携带简易器材,省去了场地租金、水电费、空调等成本支出,几乎是零成本。
除了像邵路安这样的“个体户”,规模化运作的第三方平台也已出现。
“我们平台有3000余名专业教练入驻,上门体育服务已覆盖100多个城市。”北京“乐时运动”联合创始人陈学利介绍,相较于动辄几十节的大额课包,平台推行的单次付费模式更获家长认同。
自2024年底试运行以来,该平台用户数已突破20万。教练要入驻该平台接单,需通过“身份证+资质证书+教学案例+人脸识别”四重审核。
今年7月初,就读南宁理工学院社会体育专业的大二学生郭亮注册成为“乐时运动”的教练。他日均授课两节,每节课1小时到1.5小时,再加上其他工作,一个月下来能拿到约7000元工资。
“相比个人接单,平台体系更完善更有保障,接单效率也更高。”郭亮说,同专业的同学一般在健身房、运动俱乐部兼职,自己搞“体育外卖”,灵活度和自由度更高。
“体育外卖”如何飘香
须完善服务标准和监管机制
“体育外卖”的持续走热,实际上是“上门服务”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上门服务不断涌现出新的形态:上门美甲、上门喂宠、上门做菜、上门收纳、上门给老人洗澡……只要有需求,就能把服务送到家。
据艾媒咨询数据,2023年中国O2O市场规模已超2.7万亿元,其中到家服务占比超过56%。预计到2027年,总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万亿元。
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类似上门服务信息的帖子不胜枚举。不少年轻人将其作为自己的兼职或副业。
然而,新兴业态的蓬勃生长,不可避免地引发了行业规范之问。比如“体育外卖”,就存在着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消费维权困难、监管体系缺失等缺陷。
北京的李女士今年6月底于某平台购买了10节“体育外卖”课程。课程即将开始之际,平台临时跑单,后续退款无人处理,客服电话无法接通,李女士的维权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解决。
“体育外卖”目前没有统一的服务标准,质量保障也比较难。特别是体育运动如果不规范,容易受伤,事后客户的权益如何保障是一大挑战。杭州的王女士为孩子预约了上门跳绳课,结果因教练没有纠正发力姿势,造成孩子膝盖损伤,治疗花费超过3000元。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个别平台给客户提供运动意外险,学员在课上发生磕碰或损伤可申请理赔,但更多个体接单的“体育外卖”一般不会考虑为客户购买意外保险。
同时,“体育外卖”服务也涉及隐私安全问题。“当服务场所拓展到家庭后,会涉及个人私密空间,因而涉及个人权利与隐私问题。如果使用小区公共空间,则可能会与其他业主的权利发生冲突。”浙江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吴晓露说。
业内专家认为,“体育外卖”等上门服务业态的兴起,映射出数字经济发展与社会分工精细化、专业化的碰撞。新业态可以拓宽年轻人的就业渠道,但今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监管部门、平台等不断完善服务标准和监管机制,引导从业者规范运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