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新主张 | 支点人物:勤劳的餐饮人小张
都说民以食为天,餐饮业是提振消费的重要抓手。当一碗藕汤登上春晚、一条武昌鱼征服食客、一只小龙虾撬动产业,美食,已不仅是味觉盛宴,更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接下来,我们去认识一位90后餐饮人,在锅碗瓢盆的碰撞里,他和团队,正熬煮着一份滚烫的青春答卷。
一家把板凳当桌子的店,在这个夏天从武汉火到了郑州、杭州。
“只有板凳长”创始人 张帆:年轻人需要什么?需要有能够去发朋友圈、去发抖音、发小红书的素材,其实我们精准地捕捉到了这一块。这个是够猎奇的,所有人的儿时记忆都跟这个相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选择用板凳。
“只有板凳长”创始人 张帆:刚刚拿的一个铺子,基本上每个月都有一到两个选址,很重要,选址定生死。
张帆这么看中选址,是因为他的店也经历过“生死”。2017年,张帆在汉街开了第一家店,从筹备到运营,全家上阵来帮忙。
“只有板凳长”创始人 张帆:家里面的亲戚都过来帮忙,我妈在后厨去帮我盯出品,我姑姑帮我前厅做服务员。3个月左右就回本了,那天晚上非常兴奋,我有一种错觉,哇,那是不是以后每一分钱我都是白捡的?
第一家店刚刚站稳脚跟,张帆就野心勃勃,一头扎进了扩张的漩涡里。
“只有板凳长”创始人 张帆:当时投资1200多万,用了公司几乎所有的流水,因为盲目扩张,没有进行太好的市场判断,导致选址出现了接二连三的失误。当时应该就是坐在这个地方,非常非常煎熬,所有人看到你,第一句话都是问你,“老板什么时候可以发工资?”
掏空口袋遣散了部分员工,一砖一瓦收拾残局。张帆意识到,服务年轻的消费群体,得从后厨走向前端的市场,要用流量思维玩新花样——例如,手机屏幕里的热闹,才是做生意的门道。
随着个人IP的爆火,流量和顾客接踵而至。去年底开始,湖北商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促消费政策,发放“惠购湖北”消费券,又给餐饮市场添了一把火。
“只有板凳长”创始人 张帆:消费券当时刺激市场很厉害,你能感觉到突然之间,商场星期六星期天人变得很多。
从一个人,到两百多人,这群年轻餐饮人,在锅碗瓢盆里找到了滚烫的人生。
“只有板凳长”联合创始人 徐天:把武汉的餐饮文化、地域文化、江湖文化,做一个有记忆的品牌,一个有温度的品牌。
“只有板凳长”联合创始人 高伟峰:二十岁时天马行空,老天爷第一,我第二,现在知道了我只是个普通人,但我在为美好的生活在奋斗。
“只有板凳长”创始人 张帆:当下就是最好的时代,我觉得在这个时候需要我们年轻人去给(世界)一些冲击。
(长江云新闻记者 吴彤 林中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