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评论·本周 | 给“冰箱式”干部除霜
湖北正处在全速超车的关键阶段!在已公布的31省市经济半年报中,湖北6.2%的增速全国第三,位列经济大省第一、中部第一。
本周,马不停蹄,全省三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1829个亿元以上项目、8982亿元投资蓄势待发。省委主要领导在开工仪式上再次鼓舞全省干部:决不当“不发声、不发热、不变质”的“冰箱式”干部!
这一比喻形象而犀利——“不发声”,让政策落地成了“空转齿轮”;“不发热”,消解了干事创业的激情;“不变质”当然是对的,但不能毕生努力就只是为了“不变质”,那不如趁早改行。面对千帆竞发的区域竞争,湖北需要的不是“低温运行”的守成者,而是“热血沸腾”的创业者。
给“冰箱式干部”除霜,要用“实践熔炉”融化“思想结冰”。
从上半年发展情况看,凡是发展得好的地方,一定是干部队伍充满拼搏进取劲头的地方。宜昌干部住工地、睡板房,50亿级项目数量全省领跑;荆门干部一个月交付2000亩净地,刷新产业落地纪录;孝感干部日均签约3个、开工2个、投产1个亿元项目。面对群众的急难愁盼,面对发展的复杂艰巨,干与不干,判若云泥。要摒弃“等靠要”的惰性,打破“差不多”的敷衍,丢掉“区位决定论”的消极,拒绝“资源匮乏论”的借口,性子“急”起来,状态“躁”起来,激情“燃”起来。
给“冰箱式干部”除霜,要用“机制熔炉”点燃“干事热情”。
年初,湖北就把今年定为“干部素质提升年”,目的就是提振精神、提拔标杆、提升状态、提高能力。说到底,就是干部能力素质状态,要与支点建设的进程相匹配,决不拿事业去迁就干部。打破“干与不干一个样”,多晒晒成绩单,把干了什么、干成了什么公之于众,让群众当“裁判”,真正让“躺平者”让位、“奋进者”出彩。当“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成为常态,“冰箱式干部”自然会主动“除霜”。
发展的热度,源于干部的血性;事业的突破,始于担当的勇气。拒绝“制冷”,点燃“引擎”,湖北方能以“热血状态”拼出崭新图景!
(长江云新闻记者 常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