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知道一点》|文博寻宝季:2000年前沸腾的鸳鸯锅

长江云新闻  2025-05-23 17:20:31
分享到:

大家好,我是“喜”。今天我要讲的是一尊鼎,这个鼎和别的鼎相比还真有些与众不同,它可是战国晚期的“鸳鸯火锅”——“五”字铜方鼎。

“五”字铜方鼎 图片来源:襄阳市博物馆公众号

咱先说说这鼎的外形,那叫一个独树一帜。平常咱们见着的鼎,大多是三条腿撑着个圆肚子,活脱脱一古代“圆润小胖墩”。可这“五”字铜方鼎呢,整个一长方形的身子,还带个盖儿,底下四条腿支棱着。要知道,战国晚期的时候这种四足方鼎可不流行了。这说明啥?说明那时候铜鼎已经从高高在上的礼器神坛上走了下来。

“五”字铜方鼎 图片来源:襄阳市博物馆公众号

再瞧瞧它的内部构造,盖儿里面分了格,就跟咱们现在厨房的调料盒似的,能放不同的佐料,想煮啥味就煮啥味。鼎里面也分成了两格,左右一边大一边小,活脱脱就是现代版“鸳鸯火锅”的老祖宗啊!而且它还是金属铸造的,比现代的鸳鸯火锅可早了两千多年呢。关键是人家颜值还高,盖和肚子上装饰着一道凸棱纹,就像给鼎穿上了一条精致的腰带,耳部还有兽面纹和“S”形云纹,仿佛是给鼎戴上了一对华丽的耳环,堪称“火锅界的颜值担当”。

“五”字铜方鼎图片来源:襄阳市博物馆公众号

为啥叫它“五”字铜方鼎呢?

原来是在它一侧耳的顶面和盖面都铸有“五”字的铭文。这“五”字可就有意思啦,说不定是这个鼎的排序号呢,很有可能这样的铜鼎有5件。想象一下,要是举行宴会的时候一起用上,那场面,可不就是古代的“自助火锅”宴嘛,别提有多热闹了。只可惜,出土的时候就只有这一件,咱们只能对着这唯一的“五”字铜方鼎,想象一下当年的火锅盛宴啦。

【涨知识】

【古人是从啥时候开始吃火锅的?】

商周时期,青铜火鼎登场,这个10多厘米高的双层小鼎,上层煮肉菜、下层烧炭火,妥妥的“一人食小火锅”。到了汉代,随着金属冶炼技术的进步,外加游牧民族生活习俗的融合,老百姓在家也能围着鼎涮肉了。到了清朝,火锅的普及程度可就更高了,乾隆皇帝就是位超级火锅迷,千叟宴上1550个火锅齐开,那个场面可是超级壮观!

【古人火锅都吃啥?】

商周时期的火锅食材可远远没有现代丰富,都是“极简”版的,牛羊肉配苦苣、白蒿等野菜,调料也只有饴糖和花椒。但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汉代传入了大蒜、麻酱,元朝时胡萝卜也闪亮登场。到了明清时期,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美洲的红薯、土豆、辣椒等让火锅彻底升级——麻辣锅底、丰富蘸料,吃货的快乐达到了顶峰!

下次吃火锅时,不妨对着鸳鸯锅敬一敬这位2000多岁的“火锅界顶流”,说不定还能从沸腾的汤锅里,品出点穿越千年的烟火气呢!

文稿把关:襄阳市博物馆

编辑:黄文

审核:杜雅婷 杨康 柳芳

责任编辑 陶多朵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