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管家”带动小农户融入大产业
金黄油菜田如海浪翻涌,轰鸣农机奏响丰收乐章。湖北荆门掇刀区的田间地头,农民当起“甩手掌柜”,合作社化身“农田管家”,传统农耕正焕发新生机。
“田管家”是随着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出现的一种社会化服务组织,采取“机械化耕地-机械化精量直播-无人机飞防植保-机械化收割”的服务模式,为农户提供“耕、种、管、收、储”一条龙服务,掇刀康瑞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就是其中之一。
金浪里的“甩手掌柜”
走进团林镇李集村,饱满的油菜菜荚压弯枝头。村民王必恒站在田埂上,看着收割机在自家17亩地里来回穿梭,露出舒心笑容:“以前人工收割,得忙活十天半个月,现在不到三小时,就能颗粒归仓!”王必恒掰着手指算起账:每亩60元托管费,就可以足不出户,当“甩手掌柜”,老伴还可安心在城里带孙子。
王必恒家对面就是合作社,一排排绿油油的秧苗整齐地摆放在院子里,一辆辆三轮车载着附近的村民来合作社仓库务工,为即将收割的油菜和小麦腾出空间,仓库角落,裹着无纺布的秧苗嫩芽破土而出,孕育着新的希望。
合作社的机库里,30台收割机蓄势待发。这些钢铁战士即将开启跨省征程——东至中俄边境的黑土地,西达嘉峪关外的戈壁滩。合作社负责人马洲抚摸着收割机对农行湖北荆门团林支行客户经理说道:“等到我托管的3万亩土地收割完了,我们合作社也将组成13人的收割小分队。到时候资金需求就全靠你们啦。”
农田技术的“绿色引领者”
掇刀康瑞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于2017年12月成立,马洲当时正揣着革新农业生产的热忱。在外出考察期间,他敏锐捕捉到东北三省广泛应用的壮秧剂技术,果断将其引入荆门,这一举措大大提升了秧苗成活率与作物产量。但是要大展拳脚,资金必不可少,农行荆门掇刀支行客户经理获取他的信息后,第一时间为其发放了贷款。“多亏了农行及时伸出援手,这份金融支持功不可没!”马洲感慨道。
如今,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在田间掀起科技浪潮。随着插秧机缓缓驶过,肥料被精准地埋入秧苗根部3-5厘米深处,恰似为农作物接上了专属“营养输液管”。该技术不仅将化肥使用量降低10%-20%,有效节约了生产成本,更通过精准施肥增强了水稻的抗倒伏能力,同时大幅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实现了绿色环保与提质增效的双重突破。
田间里的“金融使者”
在掇刀区,像康瑞农机合作社这样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托管服务的合作社已有10多家,服务全区80个村(场),惠及2万多农户。从耕、种、飞防、收、烘干及秸秆综合利用,农户将农事全程托付给农机合作社,只需做好日常田间管水,静待丰收时刻查看产量,闲暇时还可以到合作社打零工,真正实现了农民增收、服务组织增效的双赢局面。
为全力保障“三夏”生产,农行荆门分行客户经理化身“田间金融使者”,深入阡陌纵横的田间地头、烟火氤氲的农家小院,穿梭于繁忙的合作社与村组之间,主动对接涉农企业、种植大户、农资农机销售商等农业经营主体。通过逐户走访调研,提前摸排资金需求,精心绘制客户“画像”,建立精准化、动态化的客户服务清单,以“一户一策”的定制化服务,为夏粮抢收、颗粒归仓筑牢金融支撑,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