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专访湖北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黎东辉:区域联动 提升湖北整体竞争力

长江云新闻  2025-05-21 07:45:21
分享到:

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湖北如何统筹实现区域内部的协同融通和外部的联动发展,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长江云新闻推出系列报道《牢记嘱托 建成支点·厅局长访谈》,第七期独家专访湖北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黎东辉。

湖北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黎东辉

着力打造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的联动支点

问:统筹区域发展从来都是一个重大问题,区域联动战略在“支点建设”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请问制定这个战略的主要考量是什么?

答: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省委、省政府深刻领会党中央战略意图,紧扣“高质量、一体化”两个关键词,加快构建省会带动、汉襄宜协同、多点支撑的区域发展格局,更好服务和融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着力打造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的联动支点。

一是坚持龙头牵引,将区域联动作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主抓手。支持武汉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推动武汉都市圈成为全国重要增长极。支持襄阳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襄十随神城市群协同发展。支持宜昌打造联结长江中上游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引领带动宜荆荆恩城市群共同发展。力争到2027年,武汉都市圈、襄十随神城市群、宜荆荆恩城市群GDP分别达到4.3万亿元、1.3万亿元和1.7万亿元左右。到2030年,以武汉都市圈为中心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湖北支撑中部地区崛起的作用明显增强。

二是紧扣协同共建,将“金三角”作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主战场。近年来,武汉、襄阳、宜昌基础设施互联、科技创新协同、产业发展共进的态势加速形成,特别是随着汉宜高铁、襄荆高铁年底全线贯通,襄宜高速加快建设,高铁加高速的“双高交通圈”将全面形成,为汉襄宜协同发展提供高效率互联互通的硬支撑。我们将乘势而上,进一步健全完善“金三角”协同发展机制,加快推动建立在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基础上的“绿色增长”,推动能够促进城乡融合、区域协调与共同富裕的“包容增长”,推动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加注重质量效益与能够发挥先发优势的“智慧增长”,不断提升经济集聚度、区域协同性和整体竞争力。

三是强化联动发展,将湖北作为助力全国协调发展的主力军。充分发挥湖北地处我国主要经济区几何中心的区位优势,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深度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和成渝等四大经济区域,加快建设国家战略腹地,更好融入和支撑新发展格局,为加快中部地区崛起作出湖北更大贡献。

推动全省实现绿色增长 智慧增长 包容增长

问:刚才,您提到要以汉襄宜“金三角”协同发展推动全省实现绿色增长、智慧增长、包容增长。能给我们详细介绍一下有关工作安排吗?

答:支点建设,既要有中心城市带动,也要实现全域联动。以武汉、襄阳、宜昌为顶点,以江汉平原为腹地,合围而成的三角区,是我省乃至全国经济地理版图的黄金地带。随着汉襄宜“一小时”通勤圈的全面实现,“金三角”良性互动、错位发展、相互支撑的集成效应将会进一步彰显。下一步,我们将全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推动流域共治,构建绿色增长的理想空间。强化长江汉江两大水系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加快推进荆楚安澜水网建设,扎实做好江汉平原南方黑土地保护利用“大文章”,以“两江一平原”良好的生态空间厚植汉襄宜“金三角”绿色发展底色。年内全面启动三峡水运新通道项目建设,加快实施长江万吨级、汉江2000吨级航道整治工程,打造以长江黄金水道为核心的绿色高效集疏运体系,建设长江流域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带。

二是强化科创共兴,夯实智慧增长的基础支撑。推动汉襄宜共创高能级创新平台、共促高效率科技成果转化、共育高水平创新主体、共建高质量创新链产业链。全力打造武汉光电子信息、“汉孝随襄十”万亿级汽车走廊、“宜荆荆”磷化工、“荆襄宜十”绿色循环电池等世界级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建设汉襄宜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推进以“用”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扩面提质,加快构建“研发在金三角、转化在市州”的创新格局。

三是推进民生共享,打造包容增长的示范样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群众关心的交通、教育、医疗、政务等问题上下功夫、促融通。着力打造汉襄宜半小时低空经济圈、1小时高铁圈、3小时高速圈,加快完善低空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和低空应用场景服务体系。支持以汉襄宜为核心建立跨区域教育交流协作平台,进一步深化医疗合作,加快建设华中区域粮食应急保障中心、应急救援中心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等机构。支持汉襄宜协同共办民生实事,加快高频服务事项“一网通办、跨市通办”,推动博物馆等公共资源联动共享。

将湖北打造成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样板

问:区域发展既包括内部的协同融通,也应该包括外部的联动发展。请问湖北在联动周边,服务和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上有哪些举措?

答:湖北联结东西、承接南北,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两大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交汇地。我们坚持把湖北区域发展放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大局中考量,以高质量发展推动支点建设成势见效,努力为全国发展大局贡献力量。

一是做强鄂湘赣“邻里圈”,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以武汉都市圈为中心,长株潭、南昌都市圈为重点,加强鄂湘赣三省协作,共同制定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五五”实施方案。协同推进汉湘桂内河航运大通道等重大工程,打造“运河上的鄂湘赣”;协同推进省际高速公路通道和武九高铁直通线、武汉至安庆高铁等重大铁路项目规划建设,打造“轨道上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共建中部地区国家高新区联盟,争创长江中游技术创新中心,推动形成中部技术交易大市场,打造“科创链上的中三角”;推进产业跨区域集聚发展,强化武汉、长株潭、南昌都市圈产业协作,打造“产业链上的都市圈”。

二是做实中部六省“朋友圈”,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加快推动中部地区连网络、建枢纽,共推沿江高铁合武段、京港台高铁阜黄段、合康高铁随信段、京港澳高速改扩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为重点区域,在强化能源资源供应保障、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产业链供应链配套等领域加强合作。组建中部六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发展联盟,深入推进大别山革命老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省际毗邻地区合作创新。推动中国(武汉)光谷、合肥声谷“双谷同创”。

三是做活区域合作“发展圈”,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依托京广、京九、沿江高铁等国家重要通道和长江黄金水道,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区域合作。以科技联盟、产业合作、人文交流、对口协作为支撑,建立与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高校对接融合机制;加强与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协作,打造长江中游产业合作集聚区;深化京堰对口协作,确保“一库净水永续北送”;进一步密切沿长江省市合作,积极融入中欧班列国际大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全力将湖北打造成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枢纽、引领中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样板。

长江云新闻记者 洪亚飞 冯志强 郭裕铭

编审 向秀 刘征

责任编辑 骆璟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