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流域共治 科创共兴 民生共享 “金三角”擎起 中部崛起联动支点

湖北日报  2025-05-21 11:49:22
分享到:

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湖北深刻领会党中央战略意图,在“七大战略”中,以区域联动战略“压轴”,既通过内部协同激活发展潜能,又借助外部合作突破发展边界,更好服务和融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打造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的联动支点。

打造互动共进的“金三角”

5月14日,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武汉举行。这场备受瞩目的世界级顶峰盛会最终花落武汉,不仅是对武汉深厚教育底蕴与创新活力的充分认可,更彰显了武汉作为中部地区中心城市的重要地位与强大影响力。

中心城市,是在一定省份区域内和全国社会经济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具有综合功能或多种主导功能,并发挥着枢纽作用的大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作为国家战略棋盘上的“棋眼”,中心城市不仅是资源配置的枢纽,更是区域协同发展的“路由器”——武汉、襄阳、宜昌三城以经济总量占全省近六成的硬核实力,构建起湖北经济的“金三角”增长极。

区域联动战略提出做强“三个中心”的重点任务:支持武汉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支持襄阳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支持宜昌打造联结长江中上游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华中师范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胡继亮认为,这一战略布局的核心意图,正是通过强化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带动区域整体协同发展,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如同榫卯结构——木材间微小的错动空间,恰能消解外力冲击。湖北的区域协同聚焦三个增长,打造互动共进的汉襄宜“金三角”;构建三个体系推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在“强核引领”与“全域共兴”间找到动态平衡。

武汉、襄阳、宜昌将推动流域共治、强化科创共兴、推进民生共享。以长江黄金水道为核心的绿色高效集疏运体系,构建绿色增长空间;加快建设的汉襄宜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夯实智慧增长底座;汉襄宜半小时低空经济圈、1小时高铁圈、3小时高速圈,塑造包容增长样板。

在县域,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共建共治共享治理体系将加快构建。100个左右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将拔地而起;县级优质高中、乡镇优质初中和中小学,共同推动县域义务教育水平达到所在市州平均水平;县级三级医院、乡镇功能完备的卫生院、村卫生室,将共同提高县域公共医疗服务水平。

找准国家战略坐标系中的湖北方位

眼下,宜昌至兴山高铁建设加速推进,这条线路贯通后,沿江高铁武宜段与郑渝高铁将实现无缝衔接,武汉至重庆的最快运行时间将压缩至4小时,长江中游城市群与成渝城市群的“经济对话”将因此提速。

这一“时空折叠”的背后,湖北作为战略支点的独特价值更为凸显。在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成渝“四极”所勾画的菱形内核中,中部地区宛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其中,而湖北,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联结东西、承接南北,成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两大区域发展战略的交汇枢纽。

“湖北的区域发展绝非孤立存在,必须将其置于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大局中进行考量。”胡继亮强调,湖北肩负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重任,需以“主动融入”破局,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协同动能,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彰显“支点担当”。

“做实三个圈层,服务和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使命的落地,将以三大协同路径为抓手。一是加强鄂湘赣“中三角”联动发展,打造“运河上的鄂湘赣”“轨道上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科创链上的中三角”“产业链上的都市圈”;二是加强中部六省协同融通,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联动发展;三是加强与国家其他区域战略对接,深度对接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和成渝,进一步密切沿长江省市合作。

责任编辑 李小涵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