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老祖宗的“硬核创业史” 为何今天还能上热搜?

长江新闻号  2025-05-18 16:01:43
分享到:

中华文明如大河奔流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千年一脉

炎帝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

2025年5月23日

乙巳年拜谒炎帝神农大典

将在湖北随州隆重举行

作为国家级祭祀大典

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

海内外炎黄子孙

长途跋涉来这里拜谒炎帝

炎帝神农文化起源于长江流域

通过举办十几届的

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

我们看到一代又一代人在接续传承

让文化寻根融入到了

炎黄子孙的精神血脉当中

老祖宗的“硬核创业史”

为什么今天依然能上热搜?

《炎帝文化与长江文明》高端访谈:

弘扬炎帝精神 活态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专家精彩解读抢先看↓

炎黄文化
是中华文明的根与脉

长江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湖北省荆楚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刘玉堂: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如滚雪球般逐步壮大。我们有着共同的始祖——炎帝和黄帝。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主体文化,每种主体文化都有其根与脉。我们的主体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根与脉便是炎帝神农文化。每个国家也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用古人的话说,叫“为生民立命”;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从炎帝神农的功绩来看,他一心为民。因此,无论是从国家民族构成、民族始祖,还是从文化根脉、国家主流价值观来看,炎帝神农祭祀从民间祭祀上升到国家祭祀,既是势所必至,也是理所当然。

炎帝神农祭典
彰显中华礼乐文化的深厚底蕴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 傅才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乐”,即音乐与礼仪的规范。随州既是祖先神农炎帝的诞生地,又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编钟出土地。因此,以编钟这种音乐辅助炎帝祭祀,我认为是它最亮眼的一部分。因为炎帝神农氏与黄帝轩辕氏这两位人文始祖和文化英雄,构建了“乐”与礼仪的规范,引领中华民族走向礼乐社会,迈向文化秩序。反观希腊与罗马,他们走向的是政治暴力秩序,即以武力扩张版图。而中华民族则不然,秉持“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理念,以礼乐之道追求天下大同。

数智赋能仪式传播
炎帝文化活态赓续

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肖珺:当编钟奏响时,寻根节所倡导与推广的炎黄文化,在现场会以何种方式呈现?另外两位老师所提及的内容,在新闻传播学领域,可视为一种重要的仪式传播过程。仪式传播不仅传递信息,更在于创造与重塑符号体系。与此同时,主持人提到VR、AR等传播方式。当我们在上古文化、历史文化与当代文化间寻求连接桥梁时,新媒体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在此类传播中,我认为它是一种数字化怀旧的过程。数字化怀旧借助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方式,将过去的文化体系通过交流、记忆手段及时空转移,转化为当下的活态文化。这样,炎帝文化寻根节的文化体系便能一脉相承,在华人群体中成为更具价值的当代活态文化体系。

炎帝文化
是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的重要资源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 傅才武:长江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母亲河,是我们这一代及后一代人应有的责任。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是保护母亲河这一理念落实在国家战略上的具体举措。我们的曾随文化、随州文化、荆楚文化,是支撑长江中游国际黄金旅游带的重要资源,炎帝寻根节等都是打造该旅游带的核心项目。

两条母亲河造就的神圣空间,是中华民族所有人的精神皈依,是我们的精神家园。若不建设好、维护好这一精神家园,不将其转变为我们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文化动力或精神动力,我们不仅会丢掉最大的文化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还会浪费祖先创造的世界上最好的大河文明——长江和黄河。长江作为国际黄金旅游带,是中华民族向国际传达自身特征、民族文化标识的通道,通过文旅融合的方式,能够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的品质、特点,通过旅游传播的方式,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

兴礼乐 重体验
让炎帝文化活态新生

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肖珺:若论及后期发展,可以用六个字概括:一是“兴礼乐”,二是“重体验”。无论是炎帝文化、寻根文化,还是诸多长江文化、荆楚文化,在概念上仍属历史文化范畴。然而,如何从历史文化迈向当代文化,对在座各位而言,是极具挑战性的课题。因此,我认为“兴礼乐,重体验”或许是一条突破路径。

我们应该推进跨文化接触区建设,这一过程既涉及当代文化与历史文化的跨越,也涵盖传统文化与青年文化的跨越。从当前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到大华人区,因为华人已遍布世界各地,成长于跨文化、多元文化的新环境中,对他们而言同样是跨文化的过程。所以,我们需大力建设新的跨文化接触区,以促进当下所倡导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青铜文化是长江文明的特使

长江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湖北省荆楚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刘玉堂:我们从思想学术、文学艺术,到科学技术、书院教育,再到兵法战争、商旅交通,长江文化流淌的每一朵浪花都包含着故事。例如,青铜文化是长江文明对中华文明的重大贡献,而曾侯乙编钟更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世界记忆、第八大奇迹。它重达一万多斤,共65件,其中64件属曾侯乙,1件为楚人所赠。这种编钟的铸造,经现代科技检测,主要涉及以下知识。其一,是青铜铸造技艺,这不仅要求高超的工艺水平,还需数学知识进行计算,古人亦有其独特的算法;其二,是物理知识,因编钟能发出一钟双音;其三,编钟被设计成合瓦型,这如同剧场穹窿顶的设计,蕴含着天文学的知识。因此,不可小觑编钟的一钟双音,它凝聚了当时最高的科学技术知识。由此可见,围绕青铜文化的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故事。长江文化,实则是一条流淌着文化与故事的江河。

更多精彩解读

请锁定23:00湖北卫视《长江新闻号》

《长江新闻号》《湖北发布》微信视频号

也将适时滚动播出 敬请关注!

监制 洪燕

编审 田园 王强 解炜

总策划 罗栋梁

总统筹 桂运东

策划 雷少军 冯家园

编导 王沁梓 艾文

摄像 周科屹 苏浩伟

剪辑 李海 徐子新

制作 袁恬恬

责任编辑 潘念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