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肠道健康日:“肠”健康才能常健康,今天我们从“肠”计议
每年的5月29日是世界肠道健康日,肠道中蕴含着人体健康的密码,是人体健康的关键。为了让更多人关注肠道健康问题,了解肠道健康知识,特地邀请到“陈孝平院士健康科普工作室”的两位专家带来权威科普。
肠癌正朝年轻化趋势发展
生活习惯:都说肠癌是“富人病”,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不少年轻人偏爱吃红肉,高脂饮食,膳食纤维摄入少,并且缺乏运动。还有些人一日三餐不规律,经常吃宵夜,这些都与肠癌的发病息息相关。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年轻人肠癌发病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有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和结直肠癌家族史的人群来说,要特别当心。
精神压力:长期精神压力大也与肠癌发病相关,心理原因可能会引发肠道功能紊乱,为肠癌埋下隐患。
简单自测肠道健康状况
在日常生活中,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简单自测:
看腹部:平时判断肠道是否健康,可在进食后,观察、感受腹部是否出现腹胀、腹痛、反酸等不适症状。如果没有以上症状,表示肠道健康;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则提示肠道出现异常情况。
看食欲:主要是查看自己有无食欲不振、不思饮食的情况,若食欲一切正常,则表示肠道健康。
看大便:除了看排便的次数,还要看便便形状、颜色、气味等。
武汉市率先进行免费结直肠癌筛查项目
目前,常见的结直肠癌早期筛查措施包括肠镜检查、粪便检测、肿瘤标志物等方法。武汉市率先在全国推行免费结直肠癌筛查项目,让45-60周岁武汉市民享受“结直肠癌”免费筛查福利。操作简单便捷,仅通过大便检验便可初筛肠癌高危人群。
除此之外,肠镜检查是目前最准确的监测结直肠癌和结直肠息肉的筛查方法。既往研究表明肠镜检查可使结直肠癌发病率降低69%,死亡率降低68%。
肠道的重要性
人体最大的加油站:99%的营养需要肠道吸收,为我们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人的一生中,将有多达70吨,相当于13头大象重量的食物会经肠道处理。食物从进入口腔开始,经历约9米的消化道及26小时的漫长时间后,99%的营养物质会被消化和吸收,决定了身体能量的转变和储存。
人体最大的排污厂:人体80%以上的代谢废物由肠道排出,维持机体环境。
大肠与肾脏、肺脏、皮肤为人体的四大排泄器官,同时与解毒器官——肝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量的细菌及其分解代谢产物以及大量的有害物质存在于粪便中,如不能按时排出,则部分可以通过结肠黏膜吸收,通过静脉系统进入肝脏加重了肝脏的负担,耗竭肝脏的解毒酶系统,损害肝脏功能。
最大的免疫器官:人体70%的免疫力来自肠道。
我们常说“病从口入”,肠道是食物进入身体的通道,因而也是机体最初直接接触食物中细菌、病毒、毒素的器官,所以,肠道是人类机体免疫的“主战场”。在肠道黏膜上分布着人体60%的免疫系统和超过80%的免疫球蛋白和浆细胞,这些复杂的结构也被称为“肠道相关淋巴组织”。
夏季肠道高发疾病
01急性胃肠炎
急性胃肠炎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胃肠黏膜的急性炎症,常因进食不洁、生冷或刺激性食物而诱发,病因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等。一般伴有3 次或 3 次以上的腹泻或呕吐发作,通常伴随腹胀、中腹部疼痛等肠道感染症状,经常有剑突下压痛或无痛的体征,还有中腹部的压痛或无痛的体征。
问 :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处理呢?
1、胃肠炎急性期多休息、多饮水、避免劳累、戒烟戒酒。
2、合理饮食调节使胃肠功能逐渐恢复,以清淡及富含水分为宜;忌油腻、刺激性食物及海鲜、生冷食物;暂停饮用牛奶及其他乳制品、果汁等,避免引起高渗性腹泻。
轻症患者一般在经过补液、饮食控制与充分的休息后短时间内可自愈。当出现剧烈腹痛、大便次数明显增多(五次以上甚至十余次)、排黏液脓血便、高热、口干、少尿或无尿、倦怠、休克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
02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或含有毒有害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患者往往有腹泻、恶心、呕吐、腹痛、脱水、休克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可能会因器官衰竭而死亡。
食物中毒“八字”处置
饮水:立即饮用大量干净的水,对毒素进行稀释。
催吐:用手指压迫咽喉,尽可能将胃里的食物吐出。
封存:将吃过的食物进行封存,避免更多的人受害。
呼救:马上向急救中心呼救,越早去医院越有利于抢救,如果超过2小时,毒物被吸收到血液里,会增加治疗的难度。
03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又称“脏手病”,是由痢疾杆菌(志贺菌)感染引起的常见肠道传染病。典型的病人一般在感染后24-48小时内发病,出现腹痛、腹泻,伴有不适、发热、乏力、厌食、粘液或脓血便及里急后重等症状。轻型(非典型)病人症状轻,可仅有腹泻、稀便。
生活中预防
01注意饮用水卫生
现在的生活水平好了,很多家庭都用上了净水器。但如果安装之后不能及时更换滤芯,或者长期没有一个修缮维护的情况下,是会滋养更多细菌的,所以要妥善地去考虑这个问题,建议还是煮沸冷却后再喝。
02讲究食品安全
03提高自身抵抗力,避免直接或者间接接触病人
1、合理饮食选择新鲜卫生的食物,科学烹调加工,摄入充足的膳食纤维和水。
2、肠道健康的关键在于保持肠菌群的平衡,平时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益生菌的食物,也可以合理地补充服用益生菌、益生元等补充剂。
3、出现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时,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4、适当运动,保证睡眠运动具有抗炎作用,可以促进体内细胞修复,并产生免疫细胞,从而增强免疫力。
